自從上週看了 YC SUS 的課程後,了解到了與使用者對話的重要性,在這週之中花了不少時間更加貼近自己項目的使用者,希望可以從他們身上找出產品的 insight 或是痛點。
在找尋使用者的過程中,我們將使用者大致分成三類:
透過分成這三類使用者,我們可以更快速掌握到產品在市場上的定位與挑戰
由於我們之前主要服務的是企業用戶,規模較大且人力資源較為充沛,對於接下來我們要推進的受眾來說較為不接近,所幸的是我們近兩三個月有些小型客戶採用我們的產品,於是就將重點擺在他們的身上。
對於這群使用者,我們把談話重點擺在以下問題:
我們可以從這邊了解到使用者曾經搜尋過哪些競品,以及他們在尋找的過程,更能夠了解到他們是因為什麼樣的關係選擇了我們。
舉例來說,其中一位使用者告訴我們,他選擇我們在於他想要打造屬於自己的經營模式,我們能夠讓他很彈性的方式嘗試各種不同的模式,藉由此方式找到他心目中想要完成的目標。我們也透過他了解到了我們自己對外的形象,間接知道了該如何進行品牌的優化等等。
了解產品的哪個部分符合使用者的預期,這可以幫助我們知道實際打造出來的功能跟我們預期想要推出的想法是否一致,也能夠知道產品的哪部分對於市場是有吸引力的。
舉例來說,有位使用者表示我們的促銷相關模組讓他們有更容易的方式進行銷售,讓我們知道原來使用者在乎的部分是這邊,也間接讓我們可以針對這邊的體驗再進行優化。
畢竟沒有十全十美的產品,對於不符合使用者期待的部分,看看使用者是如何解決此問題能夠幫助我們了解使用者的心態,以及他們會找尋怎樣的資源與方式完成任務。
舉例來說,我們有一位使用者告訴我們他想要讓消費者可以付錢兌換各種商品,但是我們的兌換券是無法進行購買,只能用發送的,他們就採用電商的模組發送虛擬商品,而虛擬商品就是兌換券本身,了解到這個操作讓我們也覺得耳目一新。
這群使用者尚未使用我們的產品,但是較接近我們所設定的受眾,以目前來說,我們將受眾設定為想要透過內容變現,並且需要多種變現模式的內容創作者。
對於這類型的受眾我們把重點著重在以下問題:
了解潛在使用者現有的方案不但可以讓我們知道競品,也可以知道使用者目前的經營模式等
舉例來說,有一位使用者跟我們分享他目前都是使用 IG 的方式進行曝光,然後填寫表單的方式接案,這樣我們就知道他所需要的核心功能是如何。
繼續追問潛在使用者對於目前的解決方案所遇到的問題,可以了解使用者對於此有多痛,讓我們能夠找到角度進行切入。
舉例來說,以上面提到的用 IG 經營內容的那位使用者,提出管理上面非常的麻煩,沒有辦法經營客戶關係以及有效地掌握銷售狀況,讓我們了解到這是一個可能的需求,但也要特別注意有可能只是個癢點而非痛點,所以我們必須繼續追問下去。
對於目前不滿意的解決方案,潛在使用者是否願意花費時間與金錢來解決,以及他們已經花費了多少力氣在解決這個問題上面。
舉例來說,上述的那位使用者覺得管理很麻煩,想要架設網站來處理,但是對於網站的投入成本又是非常的低,這讓我們知道這其實只是個癢點,但他卻在這個過程中跟我們分享她願意花費每月數萬元成本尋找協助產生內容的人,這很顯然就是個痛點。
針對這類型的可能也不能稱為使用者,因為他們既沒有使用我們的產品,也不是我們的潛在客群,比較偏向同樣在這個領域打拼的人,可以從他們身上快速累積經驗與想法。
對於這類型的人,我們通常會聊得比較心法層面,例如:
這些內容幫助我們掌握整個市場上相同產業的一些想法,一方面了解自己的想法在市場上的定位,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透過此方式來思考合作的可能性等等,畢竟新創是打群架,而不是單打獨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