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階段都適合與使用者對話,但目的不盡相同
當還是點子階段,還在發想題目時,要盡可能地多跟大家聊想法,例如說在網頁上面放上邀請面談的連結等,但是在實際運作上面有幾個要注意的地方:
由於創辦人很容易滔滔不絕,在這個階段要盡可能地聽別人的想法,才能夠找到突破口
如果是已經有 prototype 的團隊,可以針對以下幾個問題來找出 first person,也就是我們希望最早嘗試的市場或使用者
從上圖我們可以知道,如果使用者越痛、越頻繁通、越想花錢,這個項目的成功機率就會大幅度上升,因此我們可以製作成表格的方式來看看如何找到 first person。
以上表為例,我們可以發現雖然 French Laundry 的 ROI 很高,但是不願意花錢(沒有預算),也不夠頻繁遇到(每週50次),相比之下 McDonalds 就是個不錯的方向,雖然不是很痛(ROI/Saving 低),但是頻繁遇到且有足夠預算解決此問題,用這樣的方式來整理訪談資料可以讓我們更收斂使用者輪廓
已經上線的產品,對於與使用者對話又該如何呢?
我們要試著找到 Product/Market Fit(PMF),因為許多產品雖然上線了,但是對於使用者來說卻是可有可無的產品,生活並不會因為此產品而有改變,這樣長久下來產品也會慢性自殺。
要怎麼確認 PMF 呢?Eric 推薦了這篇文章有關於 PMF 的完整教學
Rahul Vohra Shares Superhuman's Product Market Fit Framework
裡面提到我們可以透過問使用者:
如果你不能再使用此產品,你的感受是?
透過衡量「非常失望」的比例,超過 40% 即代表找到了 PMF,因為有超過四成的人會因為不能使用到你的產品而感到沮喪,就代表著你的產品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他們。
上完了這堂課覺得自己實在是不夠與使用者貼近,常常閉門造車,期勉自己走出小圈圈,把自己放在市場中,用心聆聽與觀察來找到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