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出一張屬於自己的學習地圖,只有知道自己身在何處,才不會迷路。你必須知道這項學習的終點,該擁有什麼樣的技能,該掌握哪些關鍵知識。
《iT邦幫忙鐵人賽的觀點》(以下簡稱鐵人賽):
鐵人賽辦理了十三屆,累積了大量比賽的文章,這些文章都以不同形式方式保存下來,不會因為比賽終了,而讓每個辛苦三十天的參賽者資料被遺失。
《一般企業IT管理的應用》:(作者分析)
有關於本篇,我們來說一下『知識地圖
』這個觀念。筆者第一次聽到知識地圖,應該是今年公司開會的時候,聽到高層所提出來的新詞彙,所以,在想了解的情況下,趕緊查了一下資料,大致上,是說為防止組織內部因為人員流動的關係,產生知識斷層,為了保存相關內部知識,所以採用知識地圖的方式,讓組織內部的技術性資料得以保存,這個知識地圖是其中一種方式。
知識地圖,根據外面坊間的相關書籍的一些解釋及分類方式,大致可再細分下列四類:
大致上,所謂的知識地圖就是在說這些,我想在鐵人賽十三年來的努力,基本上就有知識地圖的架構,每年都有不同的人員參加不同組別競賽,有些是舊有的人員,有些是新的參賽者,知識來源圖就可以建構出來。然後,大家存在著競爭或者互相學習的關係,知識結構圖接著就形成。到了第三部分,就我們常說的三十天連續不斷的發表文章,要讓參賽者絞盡腦汁、堅忍不拔的完成這個困難的鐵人賽,這就是知識應用圖,最後,每個領域在十三年的鐵人賽,循序漸進的成為長期發展的專業知識,也就是知識發展圖的精神。
企業如果有人力流失的狀態,理論上是應該好好思考知識地圖的觀念,但是,其實還是要看知識地圖的產出,是不是有邏輯性?誠如之前所說,如果只是大家一股腦的把一堆資料丟進資料庫,也沒去分類跟解釋,那其實一點效用也沒有,甚且知識是一定要拿出來用的,如果只是丟著不用,那其實是浪費整理的人的人力而已,畢竟這些知識資料庫都需要花時間整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