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有提到,很多人在工作上的動力來源,是能夠發揮她的天賦。你做得好的事情你就會有興趣,你有興趣的事情你就會願意花時間去打磨,你就會做的更好。
在管理與做人,我們都該多去留意身邊是否有類似的「正向循環(virtuous cycle)」出現。
今天我們就更深入討論一下,如何讓團隊發揮他們的 strengths.
但在開始之前,我想特別感謝《綠藤生機》的老闆,我 MIT 學弟 Harris。我一開始聽到 strengths based management 的管理概念是從《原則》這本書。後來 Harris 跟我分享綠藤是如何使用 StrengthFinder 與近期的成果,我才開始對 StrengthFinder 的研究。
Strengths = 優勢或是天賦。Strengths based management 字面的意思,就是基於團隊的優勢來管理 —— 主管專注在識別並充分利用自己和團隊成員優勢的能力。
這並不意味著不需要注視團隊的弱點,又或是你與您的團隊再也不用去學習。Strengths based management 的核心思想是管理者該專注在思考「如何讓團隊的優勢發揮,並把不太擅長的任務委派給更適合的人」。
在 2009 年,美國的職場顧問湯姆·拉斯 (Tom Rath) 和巴里·康奇 (Barry Conchie) 撰寫了名為 《基於優勢的領導力(Strength based leadership)》的書。在書中,他們認為最成功的團隊擁有廣泛的能力。當管理者了解團隊每個成員的主要優勢並能引導他們去發揮後,你就能打造出一個有多元能力能力的強大團隊。
除了拼揍不同能力之外,以 Strengths based management 還能為團隊帶來其他重要的好處。
首先,若團隊能專注發展各自的優勢,他們可以進一步增強他們的動力和自我價值。而當團隊要專注正在他們各自的優勢時,他們也得同時承認自己的弱點,以及哪裡需要幫助。團隊成員相互補充而不是爭奪主管的關注。這思維會讓團隊更能互相信任感與凝聚力。也會慢慢團隊願意放下自己,並以團隊的利益為優先。有了這樣的文化,團隊之間的溝通也會更明快、更有效率。
工作更有發揮,與隊友的關係更透明、親切,這些都是提高員工的工作體驗與滿意度的重要因素。
在傳統的職場環境,都比較依賴主管或人資的個人經驗與觀察去判斷員工的。但近年其實有不少相對科學的測驗,去發掘一個的優勢與天賦。以下是幾個我知道業界常用的有以下兩個:
不同企業的使用方式可以很不一樣。在 ALPHA Camp,我們是從招募流程開始。在面試階段,我們會邀請應徵者去完成 Gallup Clifton Strenghts(Top 5 版本)。我們會整合他們的 strength report 與面試過程中的其他觀察去評估他們是否適合這個職缺,有會如何與現在團隊產生綜效。
在實際工作時,當規劃新的專案時,我們會去翻閱團隊各人的 strength report,去思考該指派他們什麼認為,才最能發揮他們的優勢,讓整個團隊都能事半功倍。
任何工具都有好、壞。應用 strength based management 也必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鼓勵團隊只專注於自己的優勢有可能限制他們的成長機會。如果規劃不當,讓團隊缺乏挑戰與成長,他們也可能會因此而感到工作無聊、沮喪或不滿。更可怕的是團隊可能會建立錯誤認知:發揮優勢 = 只做我熟悉的事。團隊會變得過於安逸,缺乏創造力和創新性。
所以 strength based management 不代表不踏出舒適圈。大膽嘗試、挑戰自己,才是讓團隊成長的方法。你與你的團隊更有可能發掘出從未知道的興趣與能力。
在一般東方教育體制中成長的我們,相較於發揮長處,我們應該都更常被鼓勵去「補習」。在職場上,我們也習慣去放大員工、甚至是自己的缺點(好聽點就「需要改善的地方(area for improvements)」。但對管理者來說,思考如何透過團隊去補足個人弱點,而專注讓每個人發揮自己的優勢,才是更實際、更有效的做法。
延伸閱讀:
StrengthFinder 的結果帶給我不少心態上與認知上的轉變呢
哦?例如什麼?很想知道。
對我來說,主要是讓我更了解我的一些行為習慣背後的為什麼。
對我來說,StrengthFinder 是一個客觀(假設客觀 XD)的測驗,讓我知道什麼是我自己的強項,可以更有信心的去追逐它、增強它;另一方面,也很直接讓我看到自己的弱項,需要誠實的面對它、接納它。
但整體來說,StrengthFinder report 裡面很多細節都值得細讀,對於自己也就有更進一步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