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看看以下這些知名的團隊運動的狀況:
在棒球的規則中,各國一軍日常可以登錄25-29名球員,約在季末時可以擴充到約40人,每場比賽上場9人。
籃球比賽中,賽前可以登錄12人,每場比賽上場5人。
足球比賽中,可登錄23-25人,每場比賽上場11人。
運動場上的團體競賽競爭,我想從各項賽事的冠軍戰或者剛過的東京奧運金牌戰,應該多少可以窺探一二。如果是單人或者雙人賽事,變數只有場上的兩人或四人身體狀況與心理素質。但是團體競賽就不同了,每個人在運動場上都有自己的功能,不管分成進攻得分的功能,或者堅守陣地的功能,在上場前大家都依據教練的指揮分配,大家只須發揮日常訓練的水準,基本上就會是一場精采的競賽。
但,試想,棒球比賽的投手無法精準投出好球,外野手總是漏接不營養飛球;籃球比賽中的後衛一直自幹,中鋒一直在外外線;足球比賽中的守門員自己把球帶過中場........這種球賽精采度令人擔憂.....
另外一種令人擔憂的場景,三個外野手中有人防守能力弱,因此需要靠另外兩人支援防守;籃球比賽中,後衛總是運球被抄截;足球比賽的後衛常常被甩掉,被兵臨城下,還要靠中場甚至前鋒協防......如果你是對手的球迷,應該樂的拍手大喊「不要換」「不要換」;但若你是該隊的球迷,你不只會問候球員家族,恐怕連當初是誰把他簽回來的,都想要一起鞭......
但,如果你就是場上的那名球員呢?
從菜鳥時期的確很多基本功或者需要具備的知識還不具備,需要透過各樣方法大量磨練,累積相關經驗。這個時期,你覺得主管會讓你越級挑戰嗎?其實職場上主管比你還要怕,把你一個Lv10的小菜菜,擺在Lv100的大魔王面前打團戰還當主力輸出,那是不可能的。因此按部就班吃下應該吃的訓練菜單,是你這個時期最好的投資。
當然也有可能主管把你越級,提早從低階1A的等級拉到二軍,有些時候是讓你見習幾場氣氛,讓你提早知道另一個世界的樣子,然後放回1A後你自己做好心理準備,做更扎實的訓練。
但,職場/球場上,雖然都是要靠專業技能取勝,不過每支球隊或者團隊的成員中,也還有許多附屬角色可以扮演。例如貝爾賓團隊角色理論中的完成者、形塑者、執行者、監察員、創新者、專家、協調者、資源調查者與團隊工作者等九種,自己的人設適合什麼,或者能自然自在地扮演什麼角色,這都是可以思考的。
那又怎麼知道自己適合什麼角色呢? 做過人格測驗或者心理測驗嗎? 這就是一種途徑。我自己推薦的,是使用<九型人格>。只是九型人格的測驗與解讀並不容易,但相對來說也比起其他人格分析方式描繪更細的特質,以及我覺得最重要的九型人格認為本質上人的個性是會流動的,深入認識後可以留意自己的個性變動是往好的方向還是壞的方向變動。
另外一種可以幫助自己了解適合什麼樣的角色,是先了解理論中每一個角色的定義後,套用在現在的團隊成員中,看看自己有沒有欣賞或者希望自己變成怎麼樣的角色,進一步做長時間的觀察與模仿,接著在不同角色中嘗試,或許有一天真的可以找到自己能本能就能扮演好的角色。
職場上,你就是你,你是唯一的那位。珍惜你自己的特質,既然讓你上場了,就把自己燃燒到不後悔。
PS. 上面各種賽事的球團編制可能有所不精準,除了我是兄弟象迷(非中信兄弟)外,其他我大都是一日球迷,所以勿怪XD。
「寧願燒盡,不願銹壞」(喬治·萊斯里·馬偕 1844-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