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2 iThome 鐵人賽

DAY 5
0

主題對內叫做社群串連、主題對外叫做產業輸出

社群

當我們有一個場域和一票主題人口群,接下來就是要靠社群來做自然流量的擴展,社群泛指在主題產業內的任何外部連結,包含目前在場域內所有的人,也包含過往曾經在這個場域內進駐、學習的人;包含同一個地域內還未跟你有交集,但同個主題領域者,也包含地域外已經成型的其他社群。

社群的經營是需要額外力氣去作動和維持,不過在已有的資源條件下,社群的推動會變成極為簡單,你已經有了空間,也有了領域專家和討論者,變成社群就只是將平常會產生的能量整理一下,然後在固定的時間中展示。做社群不該想著要辦成大型的活動,比起緊繃醞釀成絢麗的煙火,用最舒適的姿態變成穩定持久的路燈才是成功的關鍵。

若說培育是帶給場域持續注入活水,那麼經營社群就是導入炭火將水池沸騰,而且一個人的力量小,倘若是一群人的力量,就很容易牽引進其他社群的資源。例如許多社群活動都在北部,南部的資訊人若想要參與,就一定需要舟車勞頓北上,而目前我們在社群內已有些許知名度,所以也就容易直接將北部的前輩邀請到南部來分享,加上有現成的場域和現有的人口,會讓串連其他社群變成常態。

社群也是讓我們持續了解其他產業界的重要消息來源,在一個公司裡,CEO 可能會包裝願景,行銷可能會粉飾缺點,但工程師絕對是直男,公司的文化氛圍好不好,都會很真實的分享在會後的小聚,我們有那麼多的社群朋友,也有那麼多已畢業的學員進入到產業,那麼業界公司的狀況如何,我們也都能夠知曉一二。

產業

產業是最適合建立起商業模式的方向,在這個循環中,有非常多與產業對接的方式,從初期的顧問諮詢,到中期的需求合作,到後期的人才媒合,到最終的團隊管理,整個產業公司的系統會跟空間緊密的綁在一起。

台灣有許多中小型企業與傳統產業,這些公司目前都遇到接班和轉型的問題,通常都會訴求資訊導入與數位升級,然而他們共同的痛點是找不到能夠解決問題的人,數位人才的需求非常大。

雖然也有許多資訊公司可以提供協助,但大型的資訊公司所需要的費用也不是中小型企業能夠負擔的,而小型資訊公司也常面臨人力成本和需求之間的平衡而無法提供更多元的協助。

好想工作室各個階段的產業人才和獨特的場域營運模式,就非常適合對接到這些中小型傳產,甚至衍伸出新的漸進式合作模式,讓企業能夠把資源用在刀口上,並且隨著數位導入的效應增加也能再提供更多的商業對接。


若你對於這篇內容也有想法,歡迎聯繫我聊聊 - 好想工作室 Howard


上一篇
[總論] 空間延伸的主軸 - 上
下一篇
[空間] 收支平衡的選擇
系列文
這才是真正的共同工作空間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