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導者,通常也是 FID 的發起人,所以這個機制能不能順利建設起來,很依賴這個主導者的人格特質,看過不少團隊在建設時,無法有效的運作,很大原因是團隊無法建立關聯性,缺少一個能夠有效串聯的人,所以這個主導者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
主導者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個團隊,但是至少要有一個人,通常是 Leader 擔任這個角色,這個角色最好具備以下特質:
當然瞬間看好像廢話,但是很多人可能第一步,就已經放棄
這不是事實,通常一個公司的業務面向都是有限的,所以需求來源也是有限的;就算在大公司,每個公司或事業體的需求也是有限的,需求之所以分散就是因為沒有人提供出一個有效的「菜單」。
抽象只是對某個需求的背後做了另一層面的描述,在這個敘述下,我們對產出做出了調整,大家看到的結果都不一樣,但背後都是一樣的,如果能做到這一步,第一階段的需求抽象就完成。
所以這個階段的主導者,必須,一定要,肯定要,看出組織業務中的背後邏輯,找出組織運作的規劃和困難,針對這些規劃和困難,做出一個有效規劃,而不是任性的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劃分區域。
務必培養不同領域的工程師,因為當早起建立的 FID 開始運作時,會發現有些領域的工程師,會比較容易接受這個機制,而有些領域的工程師,會比較難接受這個機制,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一些人,能夠在各個領域中,做出一些成果,讓其他人看到這個機制的好處。
除此之外,新加入的工程師可以協助 KM 的完整性,和驗證流程的完整度,通常可以將這些加入新人入職的 SOP 中,讓新人入職的時候,能馬上進入狀況。
雖然我說 FID 不是服務人,是人服務 FID,但彼此其實是一個互惠互利的關係,所以在中期尋找和培養種子選手,不但能給與工程師進步的機會,也能讓工程師的研究成果反饋到組織中。
在跑了一陣子的 FID 之後,已經有一些專精某些領域的工程師,那麼這些人就可以再跳去別的領域服務,這樣的好處是,可以讓這些人的專業知識,能夠在不同的領域中,發揮更大的價值。
一個成熟的 FID,這時候已經建立一套完整的流水線,我們只需要不斷的完善這條流水線,按照需求就可以快速解決四面八方的需求。
聽起來很像天方夜譚對吧。
相信我,你不是第一個這樣想的人。
但是我並不是要在這裡說服你,我只是想說,這是一個很好的目標,如果你能夠達成,那麼你的組織就會變得非常強大。
在這個時候,組織中已經習慣了這種思考方式,所以這個時候,就可以開始思考跳躍式的改變,例如:
在我寫這篇系列的文章的時候,本來還放在「未來」篇幅的內容已經被開發出來,我想直到我發布的時候,那些「不可思議」的東西,也已經被開發出來了。
那些包括什麼呢?例如:
我們每天都在寫程式的工程師,其實是非常懶惰的,所以我們會想辦法讓自己的工作更簡單,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寫程式的原因,但大部分人程式寫久了,就會忘記這個原因,所以我們需要不斷的提醒自己,我們為什麼要寫程式。
為什麼要每天重複的在做一樣的事情,而不是讓電腦幫我們做這些事情,我們只要做一些更有趣的事情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