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知道了故事裡的人、事、物,卻發現少了關鍵的 「時間」 。了解一件事的過程,我們花費許多時間多方訪談,去傾聽事情的來龍去脈、了解當中的細節。但在掌握狀況的時候,我們必須像剪輯師,將像行車記錄器影片一般冗長的故事,找出重點,變成一部史詩般的影片。這時,我們會用 時間軸與里程碑 來表達事情的過程與其中的重點。
當聽者不僅想了解現況,也想知道與原先規劃的時程是否有差異時,我們可以在里程碑中加入原先規劃的里程碑,與實際比較。在比較項目的說明中,也可補上提前或延後的原因,讓觀看者一目了然。
例如:當原本預計開始準備參賽稿件的時間有延後,就可以以不同顏色標示出來,並標注原因。
但當專案過程,有較多時程變更時,所有的訊息同時列出可能會讓觀看者混淆。此時就必須斟酌顯示的項目,例如:只顯示有變更的時程,預計與實際的時間點,其他時間點就先不顯示在圖面中。
當聽者想了解更詳細的時程,比如事件的開始與結束跟里程碑的關係,就會將里程碑結合甘特圖。
(取自:
https://okslides.com/products/12-month-project-timeline-with-milestones-and-kpi-temp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