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兩天主要是以考評 RD 的角度,討論有哪些面向可以來衡量 RD 的成果。
今天讓我們將視角轉為從更上級的管理者出發。
考評都是基於每天工作的項目所產生的成果,RD 的日常工作就是寫 code,所以產出的成果也非常明確,就是產品本身,所以考評的基準可以很明確圍繞這個產品:效率高不高?速度快不快?維護難不難?
但主管職的日常工作相當多元,而且大部分都是與人互動,甚至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往往很難客觀判斷做得好不好。我們該如何盡可能找到判斷的指標呢?
主管領導一個開發團隊,該團隊的產品在市場中取得了成功,這要歸功於市場的變化?團隊成員本身優秀?還是因為有主管的領導和策略?
主管決定花一季的時間,帶領團隊優化系統,導致這一季幾乎沒有 deliver 新功能,客戶也無感,這樣要歸咎於主管不會領導?
主管在團隊中同時扮演了領導者、教練和決策者的角色。他在領導方面表現出色,但在決策方面可能做出了一些不受歡迎的決定,一邊好一邊不好,這樣該如何給這位主管打分?
建立明確的 KPI,例如市場佔有率的增長、收入增長率、客戶滿意度、團隊績效、員工滿意度、專案交付時間、預算控制等方面等,這些指標可以幫助量化主管的成就,而不僅僅依賴於市場等外部因素。
同時,可以使用 360 度評估,讓團隊成員和同事提供關於主管表現的反饋,會更有助於綜合評估。
設定長期和短期目標。短期目標可以是實施計劃的里程碑,例如培訓課程的開始日期、內容,以及參與人數。長期目標可以是計劃的預期成果,例如提高團隊的績效和技能水平。通過定期檢查短期目標的完成情況,以及監測長期目標的進展,可以確保考慮到時間滯後性。
針對「系統優化」這樣長期的目標,也可以劃分出好幾個短期目標:
不一定要等到最後真的拿出成果時,才開始考評,而是在過程中建立好幾個小的里程碑,評估這些里程碑的完成情形,就可以觀察出主管的能力。
當然,上級也需要先有個共識,確定這個長期目標是重要的,否則很容易會因為覺得太花時間,而轉頭優先滿足短期目標。
為每個角色設定明確的目標和職責。例如
通過區分不同的角色和目標,可以更好地評估主管在每個方面的表現。即便每個角色各自的評分不一,也可以綜合考量。
主管的績效其實真的滿多主觀因素存在,很難做到全部量化。
這也代表了,幫主管職考評的上級,必須要更有意識,考量到主管不確定性、滯後性、多面向的特色,需要有更多元的指標來衡量,而不能單純用寫程式相關的指標來套用。
我想,等到成為一位需要幫主管考評的大主管時,這一堂課還需要回頭好好學習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