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算是昨天的延續,將會探討更多幫 RD 考評的細節。
如果是單純將一個 RD 這一季做過的所有事情蒐集起來,經過篩選並列出幾個重點成就,雖然可以看到全部,但如果全部擠在一起,沒有被好好分類,很容易全部混雜在一起,難以判斷不同面向的貢獻。
不同的職位和角色可能需要不同的評估指標。例如,對於一名 RD 來說,完成商業需求、提升工程效能可能較重要,而對於一位技術主管來說,方向引導、人際互動可能更加關鍵。
團隊成員也較難看出這些成果的傾向,比如我是一位主管,上級其實是期待我多做一些團隊管理、溝通協調的任務,結果我一整季下來的成果,其實有大部分跑去寫 code 了,但如果沒有將這些成果分類,寫 code 的成果跟團隊管理的成果混在一起,較難看出這個問題。
以我們公司目前嘗試的制度為例,會分成四個指標向度,並且對於不同的職級或角色,會用不同指標來衡量是否符合該職位的期待。
比如說,對於 junior RD 來說,會著重在 Project Impact 與 Engineering Excellence 的表現,相較之下比較沒有那麼要求 Direction 與 People 的表現。
如果是期待往 senior 邁進的人,也會有個依循的方向,知道自己要多提升 Direction 與 People 的評分。
商業成果的量化表現。
產品上市成功:一名工程師參與了一個新產品的開發,並且該產品在上市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引領公司進入一個新市場,增加了收入和市佔率。
成本節省:一個團隊在專案中提出了一個優化流程的建議,並成功實施,公司節省了大量成本,可以透過比較專案前後的成本來量化。
客戶滿意度提升:持續關注客戶的需求,通過改進產品功能和性能,成功提高了客戶滿意度,可以透過客戶調查和反饋來量化。
代表代碼質量、架構質量,以及以有助於團隊更快速或更穩定地推動工程實作的方式改進。
程式碼重構:主導一個重要的代碼重構專案,提高了代碼的可讀性,減少了錯誤,並縮短了維護時間。
架構設計改進:改進了產品的架構,以支援更多的擴展性和性能,這對於處理不斷增長的客戶資料非常重要。
工程流程改善:引入了一些新的工程機制,如 CI/CD 流程,以幫助團隊更快地部署新功能並減少錯誤。
對團隊、組織、公司或更廣泛行業方向的影響。
技術趨勢領袖:在新興技術領域投入大量精力,並成功地將這些新技術引入團隊,使團隊能夠在市場上保持競爭優勢。
團隊合作協作:在跨功能團隊中發揮積極作用,協助解決問題,推動項目前進,並促進了不同團隊之間的合作。
公司文化改進:參與公司的文化改進倡議,促進更多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並改善整個公司的工作氛圍。
所有非技術貢獻,如團隊領導、協助新同事融入團隊、mentoring、面試、解決他人問題等。
團隊領導:被選為團隊的負責人,成功引導團隊在時限內完成專案,並幫助團隊成員提升技能和表現,建立技術文件。
新同事融入:積極參與同事的融入過程,協助他順利適應工作環境,回答問題,並提供支持。
面試:協助面試,出題目,並評估決策適當人選。
考評的面向可以有一千萬種分法,其實這四個指標也只是其中一種分法。
剛開始走這套分法的時候,遭遇過許多困難,比如每個指標定義不明確,會導致有些成果介於兩個指標之間的灰色地帶,不曉得該算哪一邊。
但隨著與其他主管討論之後,定義愈來愈清晰,灰色地帶就慢慢不見了,才漸漸讓這套系統好用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