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4 iThome 鐵人賽

DAY 4
0
IT 管理

坐到對面開始提問:面試官新手指南系列 第 4

面試官新手指南:要如何看履歷

  • 分享至 

  • xImage
  •  

履歷,是與求職者第一次接觸

以往寫履歷時,我也是瀏覽大量範例,從中參考結構以及用詞文法,想辦法讓履歷看起來很厲害。但開始從面試官角度閱讀後,和過往撰寫履歷體驗上完全不同。以往想的是怎麼充實履歷內容?而面試官角度則是:該如何鑑別履歷內容?

坊間有許多履歷寫作教學文,會告訴你面試官怎麼看,但當你開始閱讀履歷後,會發現好像有點困難。例如先看 A、B、C 欄位,然後找關鍵內容之類的。不然就是要審視內容可信度、價值觀、學經歷、自傳等等。或者抽象地說要關鍵內容、關鍵字。具體來說要看些什麼,如墮五里雲霧要不然就是泛泛而談。什麼可以、什麼不行,都沒有一個答案。欠缺可操作性。

再來就是坊間教學文章一定會提到:面試官只花不到一分鐘時間看履歷。

以目前看履歷經驗是有可能的,原因在於面試官瀏覽了大量履歷,以及疊加後續面試經驗,對於履歷行文與內容,會不經意與過往經驗比對,或者以自動化模式,有著自己一套模式審閱履歷。我一開始看履歷時,也是逐字從面試者姓名、聯絡方式等讀到履歷最後一頁。當閱讀大量履歷後,就會開始知道職務需求資訊,可以從哪個履歷區塊中得知、哪些用字遣詞是關鍵字、哪些段落是可以省略的。

所以一開始看履歷,先土法煉鋼,收集履歷模式,建構出自己閱覽流程,並且要有意識地抓住直覺感受,留意讓你逗留、困惑地方。並且一定要反思、寫下來紀錄。相信你一定可以找到自己閱讀履歷模式。

那以下就是我閱讀履歷模式,主要是由看書習慣調整而來。

由大到小,觀察轉變

第一步:全文略讀了解結構

不管是紙本履歷或電子履歷,首先就是快速翻閱,認識整分履歷、建立履歷空間感。雖然大致上知道履歷會怎麼寫,但你不會知道這位面試者履歷會怎麼寫。所以一開始用一個最全面、快速方式處理,建立對這分履歷全景圖。

在翻閱時你可以注意:

  1. 首頁:就像一本書或廣告一樣,首頁是最引人注目的,履歷第一印象大部分來自首頁。
  2. 排版:影響閱讀時和諧性,例如文字沒有對齊、區塊歪斜等,所以當你覺得「怪怪的」,有部分就來自履歷排版。
  3. 頁數:履歷頁數通常會落在 1-3 頁之間,也有看過超過 10 頁。會影響閱讀時間,以及會形成對履歷內容期待。
  4. 標題:標題主要在非制式履歷會有巧思,可以多留意。
  5. 區塊:例如自傳、學歷、技能等分區,注意面試者如何佈局,例如前後順序、內容多寡等。
  6. 接頁處:接頁處通常會分割區塊、分段文字,會割裂閱讀體驗,甚至遺漏資訊。所以當有段落或區塊跨頁時,多留心接頁處有沒有地方漏讀。
  7. 圖片:履歷可能出現大頭照、專案圖片或者其他面試者自行提供圖片,在一片文字中,圖片很引人注目,所以會很自然看幾眼。要注意圖片是否契合履歷,而不是隨興擺一張。另外圖片構圖以及內容也可能是「怪怪的」來源。
  8. 連結:以電子履歷來說,連結可能有電子信箱、社群媒體、個人網站或作品集等,有連結然後符合公司資安規定,都可以考慮開啟看看,看一下內容豐富度以及相關程度。要注意像是 LinkedIn 會通知誰看過,在意的話可以考慮用隱私模式,或請其他人點擊。

另外現今履歷教學文章汗牛充棟,求職平台制式履歷比比皆是,履歷結構逐漸大同小異。這對面試官是好事,因為你已經熟悉此結構,可以降低閱讀負擔,把重心放在閱讀經歷或作品內容本身。

當反覆略讀幾輪後,心中就會初判履歷分數,這時候就是要觀察自己有沒有對哪個區塊感興趣,就可以將注意放在鎖定區塊。

第二步:細讀關鍵區塊

履歷上關鍵區塊有幾種認定方式:

  1. 公司規章、工作規則或是人資部門間有沒有約定?
  2. 用人主管/單位對職缺有什麼要求?
  3. 履歷內容中,最能代表或影響面試者最近能力?

第一種公司規章、工作規則以及人資部門,通常不會太嚴格,還是會保留彈性,比方說,如果找軟體工程師,可能會寫一個:資訊工程相關科系或有相關工作經歷 N 年。這種認定通常不會太嚴格,多半是限制面試者資格下限、限制者基本資格,構成一種關鍵區塊認定維度。

第二種是用人主管/單位對於職務需求是最了解,是他們部門缺人,需要徵才滿足人力需求,例如可能要會 Excel 月結財報、要懂某 ERP 系統或要有在銷售 SAAS 業務經驗等等。這種認定通常是根據職務內容,劃定一個需求範圍。

最後就是面試官綜合上述兩種認定方式,界定下限以及區間,構成一個好球帶。面試官就是評斷履歷中哪個區塊,學歷、經歷、作品集、自傳、還是其他區塊,有沒有落入好球帶,接著再進一步拿出來討論,或者看有沒有敗部復活機會。

用一個例子來說,現在想要找一個資深工程師:

  1. 人資部門徵詢用人單位後,建議軟體工程師符合以下條件之一:
    1. 資訊工程相關科系畢業,及軟體開發相關工作經歷 5 年以上。
  2. 用人單位根據職務需求進一步提出:
    1. 深諳 JavaScript 或 TypeScript 程式語言。
    2. 具有 MongoDB 或 NoSQL 開發經驗。
    3. 具有網路爬蟲、資料處理相關經驗者佳。
  3. 面試官審閱履歷時就有判斷餘地:
    1. 相關科系如何認定?資管、電機、醫資、生資可以算嗎?
    2. 相關工作經歷要把替代役、實習經驗算入嘛?
    3. 軟體培訓營的作品可以拿來用嘛?
    4. Python 全端工作經驗可以算有 JavaScript 使用經驗嗎?
    5. 工作經歷五年以上但是非資訊工程相關科系,給過嗎?
    6. 經歷裡面有一段是去外面開公司,算嗎?
    7. GitHub 最後更新是五年前,可以作為作品嘛?

如果用圖表來表示就是下圖,有找到三者交集人選通常就是首選。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40804/20168149HAyxETx0Ne.png

第三步:觀察經歷變化

對於履歷上有時間先後順序的區塊,例如學經歷,可以關注不同時間點變化:

  1. 每段經歷長短、單一經歷深度。
  2. 經歷時間長度與經歷內容不合理性。
  3. 前後經歷相關性、間隔程度或者重疊。

第一步先從單一學經歷觀察。通常學經歷排序上是新到舊,你可以:

  • 瀏覽每段經歷任職期間、起訖日、任職公司、工作內容、就業地點等基本資訊。
  • 留意同間公司或機構中有沒有職務等變化(升遷或左降都有可能)。
  • 開始剔除非相關經歷,以及統計資歷長度。

第二步將重心放到職務內容,觀察履歷中描述工作內容是否與任職時間、職務職級是相符合的。合理量尺,就仰賴面試官經驗、多方詢問再綜合評價。通常會反向尋找:找出極端值、離群值,把誇大不實吹牛大王找出來,也要把精實度日苦行僧找出來。

最後可以比較兩段經歷間差異,例如:

  • 經歷彼此間隔時間。前後段經歷空白了一年?
  • 比較兩段資歷長度。前一段經歷待了三年以上,最近工作都只有一年?
  • 比較就業產業。前面待了 X 產業公司,最近是去 Y 產業公司?
  • 比較職務類型。從主管職轉換成非主管職?
  • 觀察經歷是否重疊。在學期間創業延續到現在?

結構內容、觀察變化、抓住直覺

上述內容就是我瀏覽經歷經驗系統化、概念化後結果,盡可能描繪細節流程。如果覺得上面過於技術性細節,那可先記住三點:結構內容、觀察變化、抓住直覺。

  1. 先從履歷結構著手,注意履歷整體有沒有不和諧、異樣感。
  2. 看看每段經歷有沒有問題,面試者有什麼學經歷上變化。
  3. 在反覆閱覽中,心中有沒有靈光一閃或是「阿哈」剎那。

總而言之,看履歷時,就是先與用人主管或人資部門了解職缺職務需求。收到履歷後,先略讀整分履歷,初步了解面試者履歷架構如何,留意一些可能會造成疏漏之處。接著精讀公司、用人主管以及自己重視的履歷區塊,盡可能找出適當人選。再來就是注意學經歷內容以及變化,是否有需要留意的地方。

模仿後創新,相信之後你也會有一套自己閱讀履歷方式。


本系列文同步發表於個人網站


上一篇
面試官新手指南:面試官是什麼樣的角色(二)
下一篇
面試官新手指南:不對勁的履歷
系列文
坐到對面開始提問:面試官新手指南11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