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要多好才能找到國外職缺?我自己抓「夠好的程度」正是能通過面試前的 「Screening Stage」的程度。
延續上一篇,提到對「自我介紹」、「工作經驗」與「動機興趣」的回應。接下來我們繼續看 Screen Stage 重要問題可以如何回應來提升面試率。首先再次提醒,從量化求職的觀點出發,我們在思考的是「如何提升該階段的成功率」,在 Screening Stage,其成功即是進入到面試階段,數據上看的是的是「面試率」。
跟「正面回應率」類似,其實在意的都是如何更滿足「對方需求」。而 Recruiter 的需求簡單列在下面,建議可以用以下表格評估對方問問題背後所想聽到的,並對症(?)下藥。
篩選問題 | 主要目標 | 次要目標 |
---|---|---|
1. 自我介紹 | 1. 初步評估候選人是否符合基本要求 | 2. 驗證履歷的真實性、6. 測試候選人的溝通能力 |
2. 工作經驗 | 1. 初步評估候選人是否符合基本要求 | 2. 驗證履歷的真實性、5. 降低後續階段的失敗率、6. 測試候選人的溝通能力 |
3. 動機和興趣 | 3. 了解求職動機和文化契合度 | 5. 降低後續階段的失敗率 |
4. 技能和資格 | 1. 初步評估候選人是否符合基本要求 | 2. 驗證履歷的真實性、4. 確認候選人的可行性、5. 降低後續階段的失敗率 |
5. 語言能力 | 6. 測試候選人的溝通能力 | 1. 初步評估候選人是否符合基本要求 |
6. 時程 | 4. 確認候選人的可行性 | 1. 初步評估候選人是否符合基本要求、2. 驗證履歷的真實性、3. 了解求職動機和文化契合度、5. 降低後續階段的失敗率 |
7. 簽證和工作許可 | 4. 確認候選人的可行性 | 1. 初步評估候選人是否符合基本要求 |
8. 薪資期望 | 4. 確認候選人的可行性 | 1. 初步評估候選人是否符合基本要求 |
9. 文化適應性 | 3. 了解求職動機和文化契合度 | 6. 測試候選人的溝通能力 |
以下會將這個表格的操作再做更細部的介紹。
技能與資格部分,常見在科技業是某種程式語言(如 SQL、Python、Java 等),也可能是某些證照如 AWS 的證之類,這些不一定那麼好量化,也很多人認為我已經在履歷上寫了就不用再講。但別忘了,這關的目的是順過需求與確認真實性。如果這是你真的有的技能且是 JD 上,不妨再多提一次,講過總會有不同於寫過的強調效果。而且通常 Recruiter 問「你還有什麼技能」時,通常表示他/她還沒聽到你回應到要的需求(關鍵字)。
主要目標: 1. 初步評估候選人是否符合基本要求 也就是 JD 上的一些技能,甚至是證書。多提一次不會虧的。
次要目標: 2. 驗證履歷的真實性、 4. 確認候選人的可行性 、5. 降低後續階段的失敗率 白話文是,在描述時扣回履歷上的內容與資訊。
這邊的 Input 除了關注回應的「時間」外(跟上一篇提到的一樣,如何維持在輕快短潔的回應),另外的關鍵 input 是 :
Output 上可觀察的即是對於 Recruiter 的追問或是很明確性的詢問某技能,如問您有沒有 - OOO 的經驗,通常這是在做球給您,希望您回答 Yes(完美),或者 No but 。可以想像對方也在打成績,簡單就一樣分成紅黃綠三種,目標是讓紅燈都可以往黃燈(擦邊),再來就是推更多的黃燈創造更多綠燈(確定吻合)
「我還有的技能包括 Java 與 Spring 框架,並有 MicroService 上的專案經驗。此外,我也對 Docker 和 Kubernetes 的使用相當熟悉,曾經在 AWS 上進行多個環境的部署和管理。」
「關於 GraphQL 我接觸的比較少,但我有使用 OOO 串接 API 的經驗。而我對 XXX 語法是熟悉的,他的邏輯跟 GraphQL 差不多,我有自信在三週內能上手 GraphQL」
接著這邊的語言則是跳脫程式語言的溝通能力,更明確是工作所需語言的溝通能力,以下會用最常見的「英文」舉例。,這邊倒是不用你有很強的演說技能、或日常對話很溜、美劇都不用開字幕,要的是聽懂 Recruiter 在說什麼,換句話說,我更建議如果您英文不太好,就直接狂練面試可能問到的英文。您不用變成英文大師,但您的英文要能通過面試。
主要目標: 6. 測試候選人的溝通能力 在這階段考得更多是「聽」和「說」,特別是在「讀寫」有大型 LLM 可以協助的現代。如何幫自己聽懂對方的問題,又如何回答對方能理解的話都是關鍵。
次要目標: 1. 初步評估候選人是否符合基本要求
關於語言,基本上會分成「聆聽」和「回應」。
這邊我想特別提的是 Input 有一個是「聆聽程度」,我不預期每次對話都能完整聽懂對方所說的,畢竟你所目標的語言很有可能不是你的母語,要的不是每次都懂,而是有持續有在進步。那評估的方式我自己會在每次對話完評估我自己聆聽的程度(1 - 10 分),當然如果更「搞剛」可以錄音後再評價(但錄音請自行覆盤完後刪掉,勿公開分享),更極端你可以錄音完後丟入逐字稿軟體請他們翻譯後,再去看自己有多少理解。就算對方是母語人士講得很清晰,也不代表自己都能聽得很完整;更不用提要是自己精神不濟或對方非母語的時候。
聆聽的 Output 部分會是觀察以下次數:您有多少次請對方重複,抑或是要對方慢下來,抑或是對方有重問問題(可能是我們沒有聽清楚)。
回應部分,我自己也預期沒有辦法完整傳達,不管是用詞、語法還是口音都會有落差。跟聆聽的改進心態一樣,重點是評估並改進。評估方式我也是對話完後打個分,比較龜毛的話就會針對某幾句話試著想不同的表達方式,不管是用語還是語法;當然錄音與生成逐字稿這邊也可以派上用場。口音部分則不容易自己評估,除了跟別人聊外,我自己是會用英文「語音輸入」,試著先從手機詮釋出的句子中,看看是不是我想講的字。如果語音輸入判斷錯誤的,通常也表示我的英文可以改進。
而聆聽和回應現在都有許多工具可以幫忙,我覺得有個簡單的方式評估自己目前英文程度是重要的。可以協助一些 App / Service 會定期評估您的英文,或我上述的方式也是簡單評估的方法。現在工具更多的地方是包括 Duolingo 也出了對話 AI,我想你們會比我更快地優化自己的英文。
備註,有些人會問說跨國求職要不要附上語言成績證明。除非對方有要(如日本對外國人),不然我建議先不用。因為如果您基本的面試溝通不行,在這關就會被 Recruiter 刷掉。我自己的假設是不用加上,因為我認為沒事加上一個英文成績證明,該成績又沒有特別好的話,反而凸顯了短板。但這也不是我說了算,您可以 A/B Test 比較看看有沒有英文成績的回應率,您的結果說了算。
我英文很爛,到現在還是認為自己英文很爛。
以前的爛是在小學六年級畢業時,發現自己連 A - Z 都沒辦法完整念完。而後來為了考試,當然有持續改進,但到了考大學時也是沒有頂標。這還只是讀與寫,聽力和口說可以說是一路小學等級爛到二十五歲。
直到開始國外求職時,我意識到自己英文太爛了,就卯起來找方法。後來找到一些國內外的線上英文學習平台如 Engoo,覺得每堂課比起我朋友找外師聊天還要划算太多就開始練。不知不覺每天講三十分鐘,每個月講個十五個小時左右,這樣持續狂練面試英文,找到老師就給他面試提請他聽我講故事,(反正一開始投遞時,也沒有收到回應)大概三個月後,收到第一份 Phone Screen 時我已經能簡單應對,越到後面的面試時就也越能流利地應對。
當然到了工作中也持續練習外,老實說每次發生衝突時,都會思考是不是自己英文的問題。是我傳達的不好嗎?是我口音的問題嗎?我該用什麼用字?後來才意識到,這是另一門功課,自己英文非母語、有 Gap 是個必然的事實,持續改進也是我所期待的。但如何在衝突時不要掉入那個「英文不好」的黑洞,也是我自己有找教練 Work On 的部分。
時程問題最常被問的是「何時可以上工」,幾乎每次都會被問到。答題的技巧倒也不複雜,就是在合理範圍內(兩週到兩個月)回應 ASAP (As Soon As Possible)
主要目標: 4. 確認候選人的可行性 簡單來說就是和公司需求的時程是否吻合,如果不吻合(如公司要一個月,你卻要兩個月),那不是你動就是公司要動。如果不是個 Strong Candidate,很有可能是直接篩掉您。
次要目標: 1. 初步評估候選人是否符合基本要求、 2. 驗證履歷的真實性、3. 了解求職動機和文化契合度、5. 降低後續階段的失敗率
基本上如果時程抓太長,但這個職缺有急迫性,那 Priority 就有可能被降低;或如果給的太短(兩週內),就也會讓人懷疑現在工作是不是怎麼了;給得太長又有點顯得沒動機。
一個簡單回應可以是——
我目前手頭的專案已經告一段落,最早可以在下個月初入職。如果需要,我也可以配合公司的安排,適當調整入職時間。
這邊能調整的不多,因為通常問完後 Recruiter 沒有特別回饋也不知道答得如何,也很少看到在這塊追問的(除非我剛好資歷很合,非常Strong)。
可以稍微看市場熱度,如果市場不怎麼熱絡,就有機會讓時程延長。
在 Screening Stage 會對技能、語言或時程有進一步的評估,重點一樣是量化並改進。掌握這些技巧,將有助於你更好地應對求職過程中的挑戰,邁向面試的下一步。
如果您有興趣持續追蹤並交流,歡迎關注系列文,或進入 Facebook 交流群。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data.driven.oversea.career
通關密語:量化求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