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3
0

「你決定就好!」看似體貼,卻往往把問題推得更遠。選擇權給出去,參與感卻一併消失。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827/20144024Ofqmy6PqeH.jpg

模糊的回答,隱藏的壓力

結束一天的工作,走出辦公大樓,夜色漸濃。訊息跳出:「要不要先吃晚餐?」
接著問題落下:「今天吃什麼?」

腦袋裡閃過幾個選項:拉麵、咖哩、火鍋。卻因疲憊,隨口回了句:「你決定就好!」

最初以為這是體貼的回應,能讓對方自由選擇。但走過一間又一間餐廳,對方遲遲沒有定案,腳步開始放慢,語氣也逐漸淡了下來。氛圍從輕快轉為壓抑,每經過一家店,都像是錯過一次機會。選擇不再是快樂的討論,而變成無聲的負擔。因為這並不是「尊重」,而是一種「推給對方」的壓力——選對是理所當然,選錯卻要獨自承擔。

職場裡的既視感

這樣的場景,在會議室裡也常見。討論到最後,主管一句:「就你們自己決定吧!」
會議桌前一片沉默。有人翻著投影片想再確認數據,有人試探性地拋出方案,但很快就被收回。聽起來像是授權,實際上卻讓團隊更不安。因為沒有清楚的框架,誰也不敢輕易拍板。

下屬心裡想的不是「終於自由」,而是「選錯了會不會被責怪?」於是討論反而拖長,最後只能以「再研究一下」草草收場。原本應該推進的專案,停在了最該定案的時刻。

這種現象與「決策疲乏」不謀而合。Baumeister 等心理學家指出,當人長時間持續做決定,或在沒有明確方向下被迫選擇時,會出現意志力下降與判斷力疲弱。(研究參考)

一個經典的案例來自法官的假釋審理研究。以色列學者發現,法官在一天的早上或午餐後,批准假釋的比例高達 65%;但若接近中午或傍晚,比例卻大幅降到 10% 以下。研究者解釋:這不是因為案件不同,而是 長時間決策造成判斷疲乏,讓法官傾向選擇「最省力的答案」——直接駁回申請。(研究來源 PNAS)

職場中,這種「模糊授權」帶來的結果,往往不是靈活創意,而是低效率與責任真空。

主動的協助收斂

與其被動接受模糊的自由,不如主動幫主管「收斂」:

  • 確認重點:「這次我們要更快上線,還是更完整的功能?」
  • 縮小範圍:「三個方案裡,我覺得 A 比較可行,您覺得呢?」
  • 提出建議:「建議選 A,因為能符合檔期,若有其他考量,再調整即可。」

這樣做能讓主管看見團隊承擔責任的態度,同時也建立了明確邊界。

實際上,許多跨國企業也會運用這種「預先收斂」的方法。像 Amazon 的「一頁紙提案」制度,就要求下屬在提出計劃時,先明確寫下建議方案備用方案,而不是把所有選項堆到主管面前。這種做法不僅加速決策,也能減少高層的心智負擔。

從模糊到清楚,從推責到參與

「你決定就好!」不是一個錯誤的回答,但如果缺乏方向,就會讓對方感覺孤單。唯有先提出框架,再邀請對方補充,才能讓決策變成「共同參與」而不是「單方面承擔」。


上一篇
Day02|晚餐篇|隨便呀?
下一篇
Day04|晚餐篇|我好想吃牛肉麵,但我擔心太油會胖
系列文
IT 人的工作軟技能:你以為你在上班,其實是在談戀愛5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