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你第一次參加需求會議,技術主管輕拍你肩膀說:「別緊張,你只需旁聽,幫大家記錄重點就好。」你深吸一口氣,握緊筆記本,暗下決心要理解這場會議的內容!
前端工程師率先開口:「這次的 UI,我們會用 React 這個 Framework 來開發可複用的 Component。PM 請記得提供 RWD 的設計稿,另外,為了提升 UX,這應該要做成 SPA 吧?還有 SSR 方案也需考慮,不然 SEO 會很差。」
你點點頭,在筆記本上畫了幾個不明所以的圈圈,心想:SPA?這是什麼?難道跟精油 SPA 有關?SSR?SEO?為什麼這些術語都是 S 開頭的?
當你還在困惑時,後端工程師接著說:「好的,我會建立一個新的 Endpoint 處理點數兌換的 API。使用者驗證部分會採用 JWT。為了應對高 Concurrency,我會在中間加入 Message Queue。」
會議結束時,所有人都望著你,彷彿你已完全理解了全部內容。你擠出一個專業微笑,說:「好的,沒問題,我會整理出大家提到的重點。」
然而當你回到座位後,看著筆記本上那些像外星文的詞彙,你感覺自己像個誤闖聯合國會議的遊客,雖然每個人說的都是你聽得懂的字,但是組合起來卻一個也聽不懂。
如果你也曾在會議中感到腦中一片迷霧,那麼你正典型地罹患了「技術咒語失聰症」。
根本問題在於,即使我們同處一間公司,看似使用相同的語言溝通,事實卻大相徑庭。各部門之間不只存在著溝通隔閡,甚至連工程團隊這個「共同體」內部,也被劃分為前端、後端、維運等多個說著各自「專業術語」的小群體。
每個專業術語猶如一道密碼,打開後是一整片專業知識的寶庫。面對這些術語海嘯,新手 PM 往往會驚慌失措,這時候我們只要調整心態,那麼每個陌生詞彙都是帶你通往更深層理解的入口。
這份處方將為你整理軟體開發中最常接觸的三個領域:前端、後端和資料庫。我會針對各工程師領域提供 個人主觀不可靠排名 Top 10 術語,每個術語都附上盡量淺顯易懂的解釋和生活比喻。如果你沒有技術背景,希望可以幫助你初步認識這些常見技術名詞,並快速掌握其核心概念!
上面只是收錄了幾個常見名詞,但科技日新月異,新術語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冒出(光是 AI 領域就有各種新名詞,如 MCP、LLM、RAG、NLP、GenAI 等)。因此,解決這個病症的關鍵能力,就是學會如何自主學習!
好,我們來面對最真實的狀況:就算你有了這本手冊,會議上還是可能冒出你從未聽過的新詞彙,而且根本來不及讓你回去做筆記。
此刻,千萬不要因為害怕顯得自己不專業而點頭假裝聽懂,你的目標是尋求澄清,確保對齊,那麼你可以這麼做:
你不是在承認自己很笨,你是在展現你對「溝通精準度」的極度重視。這份態度,可能反而會為你贏得專業的尊敬唷!
PM 的核心價值,不在於你懂多少程式碼或法律條文,而在於你是否能成為不同專業領域之間的「橋樑」。你就像交響樂團的「指揮」,你不一定要會拉小提琴或吹法國號,但你的價值在於你看得懂總譜,能讓所有樂器在正確的時間點,和諧地演奏出動人的樂章。
所以,下次當你又在會議中感到腦霧時,請不要害怕。深呼吸然後勇敢地問出那句:「可以請您再解釋一次嗎?」
忙得焦頭爛額之際
又聽到工程師口中說出一堆新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