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25
0

資深前端工程師小美,正在闡述她建議採用的新技術框架,這個框架能大幅提升使用者體驗的流暢度。然而,話音剛落,後端技術主管阿傑立刻打斷了她。

「我完全無法同意妳的方案。」阿傑的語氣斬釘截鐵,雙手抱胸,「這個框架太新了,團隊沒有人熟悉,導入的學習成本和潛在風險都太高。我們應該用我們熟悉的、更穩定的舊方案。」

小美的臉色瞬間漲紅,聲量也跟著提高:「但舊方案的效能瓶頸很明顯!我們上次就是因為這樣被客訴,難道要再重蹈覆轍一次嗎?你這是在因循守舊!」

「妳說誰因循守舊?」阿傑也站了起來,「妳這是為了炫技,完全不考慮專案的穩定性和時程!妳負得起延誤的責任嗎?」

會議室的空氣彷彿凝固了,原本的技術討論瞬間升級為充滿火藥味的人身攻擊。你看著眼前這兩位平時都很專業的王牌大將,此刻卻像兩個在戰場上互擲泥巴的士兵,而其他團隊成員則像一群無助的村民,低著頭,假裝在看筆記,希望戰火不要波及到自己。

作為 PM,你感覺自己像一個被丟到戰場中央、卻只配發了一頂頭盔的戰地記者,除了紀錄下雙方的砲火,完全不知道該如何阻止這場即將失控的戰爭。

症狀診斷

如果你的團隊也常常陷入這種「對人不對事」的焦土戰爭,那麼你們正集體罹患「建設性衝突免疫不全」。

這個病症的根源,在於團隊混淆了兩種本質上截然不同的衝突:

  • 建設性衝突:針對「事」的辯論,是一個健康的衝突。這場衝突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找出最佳方案,例如:「Vue 框架的優點是…,但 React 的優點是…」。
  • 破壞性衝突 :針對「人」的攻擊,這是一個相對不健康的衝突。這場衝突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證明對方是錯的,例如:「你選的方案就是垃圾」、「你根本不懂!」

許多團隊因為害怕衝突,而追求一種虛假的「和諧」,壓抑所有不同意見,這會導致平庸的決策。但更糟的是,有些團隊不懂得如何進行健康的辯論,導致每一次意見不合,都演變成一場傷害團隊信任的內戰。

所以身為 PM 的你就需要挺身而出,帶著理性與同理心介入衝突、建立對話的橋樑,才能把團隊從互相攻擊的漩渦中拉回正軌。

處方籤:PM 的衝突管理戰術指南

這份處方,將先指導你如何識別衝突類型,並在不同類型下提供給你對應的戰術。

第一劑:衝突類型識別

在介入之前,你必須先判斷眼前的戰爭,究竟是哪一種類型。

1. 任務型衝突

  • 核心診斷:關於「目標是什麼」「該怎麼走」的爭論。這就像兩位建築師在辯論應該用哪種建材,目標都是蓋好房子。
  • 常見症狀:對話會圍繞在數據、證據、方案優劣上。例如:「我認為這個方案的用戶留存率會更高」、「但另一個方案的開發時程可以縮短兩週。」
  • 潛在風險:如果缺乏引導,純粹的觀點之爭也可能因為挫折感而演變為人身攻擊。

2. 流程型衝突

  • 核心診斷:關於 「誰來做」 「該怎麼合作」的爭論。這就像廚房裡的廚師們在爭論誰負責切菜、誰負責洗碗。
  • 常見症狀:對話中會充滿關於權責、流程與資源分配的抱怨。例如:「為什麼每次都是我來收尾?」、「這個審批流程太慢了,卡住了所有事情!」
  • 潛在風險:若置之不理,會嚴重影響團隊效率,造成成員間的怨懟與推諉,並讓團隊陷入無止盡的內耗。

3. 關係型衝突

  • 核心診斷:關於「我就是看你不順眼」的人際摩擦,這已經與專案本體的目標無關,純粹是個人好惡、歷史恩怨或價值觀的對立。
  • 常見症狀:對話會從「事」轉向「人」,出現人身攻擊、貼標籤、翻舊帳等行為。例如:「你每次都這樣!」、「我就是無法信任你的判斷。」
  • 潛在風險:這絕對是團隊信任的頭號殺手 ☠️,會徹底摧毀團隊的心理安全感,導致溝通中斷、士氣崩潰,最終使團隊分崩離析。

第二劑:不同戰況的破局戰術

識別出類型後,你就可以對症下藥。

應對「任務型衝突」

你的目標是引導團隊基於數據和共同目標來做決策。

  1. 拉回共同目標:「我們先停一下。我們這次的共同目標,是提升用戶的註冊轉換率,對嗎?」
  2. 要求數據佐證:「小美,妳認為新框架能提升體驗,我們有相關的數據或案例可以參考嗎?阿傑,你擔心風險,我們可以把具體的風險點都列出來,評估它們發生的機率和影響嗎?」
  3. 引導方案評估:在白板上畫出一個比較表,將兩個方案的優點、缺點、成本、風險都並陳,讓團隊進行客觀的權衡。

應對「流程型衝突」

你的目標是引導團隊建立清晰的遊戲規則

  1. 承認流程問題:「聽起來我們目前的分工模式或會議流程,讓大家感到困擾。這不是任何人的問題,是我們的合作流程需要優化。」
  2. 召開「團隊契約」會議:安排一場專門的會議,和團隊一起重新定義「誰該負責什麼」、「我們的會議目的與規則是什麼」,並將結論白紙黑字地寫下來。

應對「關係型衝突」

你的目標是立刻止血,避免戰火擴大。這種衝突絕對不能在公開場合處理。

  1. 立刻喊暫停:「我注意到我們的話題,似乎從原本的技術方案,延伸到了其他層面。為了讓我們能重新聚焦,我們先暫停一下喝杯水嘿!」
  2. 一對一私下溝通:分別找阿傑和小美私下聊。你的目的不是評判誰對誰錯,而是傾聽他們的感受,並且在聽完後,需要引導他們回到專案的共同利益上。你可以說:「我完全理解你對於穩定性的擔憂/對於使用者體驗的堅持。我們都知道,這個專案的最終目標是... 你們兩位的考量,其實都是為了達成這個目標。這樣好嗎?我先把兩位的核心考量點整理下來,我們明天早上,找一個時間再討論一次,找出一個能兼顧兩邊優點的方案好嗎?」
  3. 尋求外部支援:如果衝突根源於深層的個人恩怨,已經超出你的處理範圍,請勇敢地向雙方的直屬主管尋求協助。

特別門診:你就是發起戰鬥邀請的那一方

人都是有脾氣的,難免不小心也就成為了衝突的其中一方,那麼以下處方請牢記在心!

第一帖:調整你的情緒,而非赢得辯論

當你感覺到自己血壓升高、聲量變大時,請立刻在心中默念:「我的目標是解決問題,不是證明我對。」深呼吸,給自己一個生理上的暫停。

第二帖:使用「我」的句型,而非「你」的句

這是避免戰火升級的黃金準則,用你開頭的句子很容易帶出負面情緒感。

  • 錯誤示範:「的評估完全不合理!」(指責)

  • 正確示範:「對於這個評估,有些不太理解的地方,可以請你多解釋一下你的考量嗎?」(表達困惑)

  • 錯誤示範:「這樣做會讓專案延誤!」(控訴)

  • 正確示範:「擔心如果這樣做,可能會對我們原訂的時程帶來風險。」(表達擔憂)

第三帖:先理解對方,再表達自己

在滔滔不絕地闡述你的觀點前,先試著用自己的話,複述一次對方的觀點,並向他確認。

你可以說:「阿傑,我確認一下我的理解是否正確:你主要的擔憂是,導入新框架的學習成本和未知風險,可能會影響我們最重要的『準時上線』這個目標,是嗎?」

通常當對方感覺到「你真的有在聽」時,他的防禦心會大幅降低,這才為有建設性的對話,打開了一扇門。

最後的醫囑

在專案管理的叢林裡,完全沒有聲音,往往比炮火連天更危險。一片寂靜,可能代表團隊為了和諧而放棄了思考,最終只會產出平庸的結果。

一個健康的團隊必然會有衝突;而一個專業的 PM,從不害怕衝突。

你的價值並不是要創造一個一團和氣的無菌室,而是你能否像一個戰地指揮官,將看似混亂的衝突能量,引導到最有價值的地方,讓每一次的意見交鋒,都能成為團隊淬煉出最佳決策。


身處吵起來的會議室 belike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03/20145790lek5z4EGGn.jpg
Stand down! Go back !
OK, Good :)

ps. 以防有人不知道這個梗放個出處 ヽ(・×・´)ゞ


上一篇
病症23:「那個我只是給個建議啦…」
系列文
PM 胃痛圖鑑賞析:30 種專案常見病症與可能或許有效的治療處方25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