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的工具,應該要能貼近客戶的需求,反映真實人生的複雜性。因此我們要再次與 Gemini 對話,為這個計算機進行重要的功能升級,讓它從一個「概算工具」,進化成一個能與客戶深入討論的「人生規劃模擬器」。
但在我們直接告訴 AI「要做什麼」之前,有一個更進階的技巧:問問 AI「我們還可以做什麼?」。這可使 AI 從一個被動的執行者,提升為一個主動的策略夥伴,為我們的工具帶來意想不到的靈感。
腦力激盪:
打開一個新的 Gemini 對話視窗,扮演一位產品經理,用下面的指令來發想功能點子:
你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金融科技產品經理,同時也是一位資深理財顧問。我目前有一個基礎版的退休金計算機,我想為它增加更多功能,讓它對客戶更有價值。請為我腦力激盪出 5 個創新的功能建議,並簡單說明每個功能能解決客戶的什麼問題。
我們可能會得到像是「人生事件模擬器」、「個人化資產配置與回測建議」、「不同投資組合模擬」、「保險整合」或「多元資產整合儀表板 」等絕佳的點子。這個腦力激盪的過程,能幫助我們打開思路,確保接下來要做的升級,真正切中了客戶的痛點。
在我們腦力激盪完,確定了升級方向後,就要開始動手。在這之前,我們要先建立一個重要的觀念:「迭代開發」,我們不需要一次就把所有複雜的功能都塞給 AI。最好的方式為先打造一個可用的核心版本,然後像聊天一樣,一次只專注一件事,逐步為它增加新功能。
我們目前的計算機,只用一個「退休後預計每月花費」的欄位來估算,這過於籠統。真實的退休生活,開銷是多元的。為了讓客戶更有感,我們來將它細分為六大項。
【實戰演練:第一階段】
請為這個計算機進行第一次功能升級,修改需求為:
1. 請將原本的「退休後預計每月花費」單一輸入框,細分成:食、衣、住、行、育、樂。
2. 在計算邏輯中,「退休後預計每月花費」的總額,現在等於這六個新項目的加總。
3. 請確保其他的計算邏輯都基於這個新的總額來運算。
〈第一階段示意圖〉
退休生活不只有柴米油鹽,還可能包含換屋、環遊世界、子女婚嫁金或是一筆醫療預備金。現在,讓我們為計算機加入這個更貼近人性的功能。
【實戰演練:第二階段】
繼續在同一個 Canvas 對話框中,貼上我們的第二次升級指令:
做得很好!現在進行第二次功能升級
新增功能需求:
1. 在「退休後每月花費細項」下方,新增一個名為「退休後一次性大額支出」的區塊。
2. 在這個區塊中,新增一個「新增支出」的按鈕
3. 每次點擊「新增支出」,下方就會出現一組新的輸入欄位,包含「支出發生年齡」和「支出金額」。使用者可以新增多組這樣的一次性支出。
4. 更新計算邏輯:在資產逐年累積的計算迴圈中,如果當前的模擬年份,恰好等於某個「支出發生年齡」,就從那一年的年底總資產中,減去對應的「支出金額」。
在 Gemini 重新產出頁面後,我們可以進行測試。
首先先進行減的的測試:
〈第二階段示意圖〉
剛剛我們在指令中,明確地提供了第四步「更新計算邏輯」。這是一種「收」的策略,能確保 AI 精準地按照我們的專業邏輯來執行。
但有時我們也可以採取「放」的策略。試著不提供第四步的邏輯,直接讓 Gemini 自行發揮。這樣做的好處是速度更快,但產出的邏輯可能與我們預想的不同。這時,我們就需要用 Day 8 學到的「AI 自我解釋法」來驗證它的思路。
懂得何時該精準指揮、何時該讓 AI 自由發揮,正是駕馭 AI 的藝術所在。
當我們做到上一步的時候才發現,可能會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我們的圖表只畫到退休那一年,但我們新增的大額支出,很多都發生在退休後。那退休後的現金流又是如何變化的呢?圖表會如何呈現呢?
這個意外的發現,正體現了「迭代開發」的精髓,唯有動手去做,我們才會發現更深層的需求。
【實戰演練:最終升級】
讓我們補上這個關鍵:
做得很好!現在請進行最終的功能升級。 新增功能需求:
1. 在輸入區塊,增加一個「預計壽命」的欄位。
2. 圖表的 X 軸(年齡),需從「目前年齡」一路計算並呈現到「預計壽命」。
3. 退休後的資產計算邏輯是:每年的資產 = (前一年資產 - 當年花費) * (1 + 預期報酬率)。
在 Gemini 完成最終升級後,我們的計算機就擁有呈現客戶完整人生現金流的強大能力了!
〈終極版示意圖〉
在每次升級後,都別忘了回到 Day 8 ,用我們學到的三種驗證法,為新功能做一次完整的健康檢查。
「一次只改一件事,改完立刻測試」這是確保我們工具穩定可靠的黃金法則。如果一次修改太多再檢查,當發生錯誤時,我們就很難快速鎖定問題點。養成這個習慣,我們就能自信地駕馭 AI,打造出真正專業、值得信賴的工具。
恭喜我們今天,我們不僅讓工具的功能更上一層樓,更重要的是,我們學會了如何像一位產品經理一樣,引導我們的 AI 工程師進行迭代開發。
(幫厲害的我們來個掌聲鼓勵~拍拍拍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