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8
1
IT 管理

重構工作流-在 AI 的夾擊下,泛 PM 職能應該如何生存並且持續提升管理力系列 第 8

Day8. PRD 版本比女友的心變得還要快:專案型需求為什麼永遠改到最後一刻?

  • 分享至 

  • xImage
  •  

「我們大概需要開發一個 web-based 系統就可以了。」— 客戶第一次這麼說,PM 拍胸說沒問題。

「應該還會需要整合 ERP。」— 第三次會議出現了新需求,PM 苦笑說「了解了,我們配合」。

「我們資深經理說,這個系統得要支援手機 App 才完整,android 和 iOS 。」— 第六次會議,PM 已哭笑不得,準備回公司遞上辭呈。

但,該做的事還是得做,於是,PM 的 PRD 已經更新到 v12.6,工程師和 UI 設計師卻還搞不清楚哪一份才是最新版本。有人拿 v9.5 在做設計,有人對照 v11.2 在寫 code,客戶卻想在早已過期的 v3.4 裡增加全新的功能。

結果就是:PRD 變化的速度,比女友的心變得還要快

喔不對,醒醒吧,你沒有女朋友

為什麼專案型 PRD 特別容易失焦

PRD 的目的,是幫助團隊「對齊共識」。但在不同情境下,PRD 的變動來源並不一樣:產品型 PRD 的變化,多半是因為市場、用戶或策略調整,屬於漸進式的演進;而專案型 PRD 的變動,往往更劇烈,背後有幾個主要原因。

很多業主一開始其實並不知道自己要什麼,需求是邊做邊想、邊想邊加的。再加上不同利害關係人的拉扯:行銷要快、財務要省錢、IT 要的是穩定,每一次會議都有可能臨時追加或推翻需求。

除了這些以外,還有外部因素的驅動:例如客戶臨時加價要加功能,或是政府新法規上路,整個功能規格必須重新檢討。(到底是要逼死誰?)

小結一下,專案型 PRD 的三大變動來源:

  • 業主需求尚未成形,邊做邊改。
  • 多頭馬車,部門立場衝突。
  • 外部條件驅動,例如價格談判或法規變動。

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PM 很容易掉進「PRD 版本地獄」:更新太少,文件快速過期;更新太頻繁,團隊又跟不上。再加上求好心切的心態,想要「一次到位」壓力,一些模糊資訊被硬塞進去,結果就是越補越厚、越寫越雜亂。

傳統做法的侷限

多數 PM 在專案裡處理 PRD,不外乎三種作法。

第一種,是厚重的初版 PRD:

這確實能在初期給業主和團隊安全感,感覺所有需求都被想清楚了。但它的壽命往往不長。我就遇過一份初版 120 頁的 PRD,等到業主改了三輪需求後,暴增到 400 頁,然後……然後就沒人想打開了。

第二種,是靠頻繁的會議來補充:

這種方式能快速回應需求變動,但因為口頭資訊沒被即時整理進文件,文件和現實很快脫節。我還記得有次會議上確認報表欄位要改,但 PRD 沒更新,工程師照著舊版繼續開發,交付當天整個團隊都被客戶罵翻。

第三種,則是 Excel 或 Word 的「ok 繃式版本管理」:

這方法門檻低、大家都熟悉,但版本控制往往變成一場荒謬的鬧劇:檔名從 PRD_Final.docxPRD_Final_Last.docx,接著是 PRD_Final_真。最後一版.docx,最後甚至出現 PRD_審查前一天版本.docxPRD_審查_Final_Final_2.docx 同時存在。結果大家各自手上都有一份「最新版」,卻沒人能說清楚哪份才是真的。完美的呼應莎士比亞那句話: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這三種作法的共通點是:它們都解決不了文件快速過期、團隊難以對齊這兩大問題。

動態 PRD 思維

要走出困境,我們的思維必須調整,願意接受不完美:PRD 不應該是靜態的契約,而是一份會隨著環境演進的需求地圖。

在寫 PRD 的時候,要敢於區分「確定」與「假設」。明確標記哪些需求是已確認的,哪些只是待討論的假設。另外,文件也不需要把所有背景脈絡都塞進去,把結果簡明地寫在 PRD 裡,細節則放在會議摘要或版本控制系統中。

寫任何規格文件的時候,都建議採用奧卡姆剃刀原則:「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改版頻率同樣需要節奏,不要天天一版,也不能半年不動。最好的方式是建立規則,例如每週小更新一次,重大變更另行公告。

而 AI 工具可以在這裡扮演助理,幫 PM 自動整理會議摘要、找出需求矛盾,甚至能為不同角色生成不同摘要,縮短大家認知對齊的時間。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11/20105528Puh0deoJDM.png

小結一下,動態 PRD 的四個原則

  • 區分「確定」與「假設」
  • 結果寫入 PRD,決策脈絡需要的話,外掛到會議紀錄或 release note 中
  • 盡量固定更版節奏(例:每週小更新+差異公佈)
  • 善用 AI 工具,降低對齊認知成本

今天就能試著導入的實戰小技巧

要讓「動態 PRD」真正落地,PM 可以從幾個小習慣開始:

Tip 1. 改用活文件工具,例如 Notion、Confluence:

這些平台支援即時同步,能有效減少版本混亂,有的甚至還提供 “Diff” 的功能,可直接查看與上一版的變更處。

Tip 2. 養成「當天更新」的原則:

會議結束後,不要「等有空再補」(相信我,你一定會忘記),盡量在當天就更新文件。如果你怕手動整理太花時間,可以把錄音交給 Notebook LM,它會自動輸出需求變更摘要,標記新增、刪除、修改的部分,協助你快速回想並輔助你有效率地更新 PRD。

Tip3. 注意資料的敏感度:需求的討論多半可以放心交給有聲譽的雲端工具(前題是不要用盜版軟體),不過,如果涉及到法規或高度機密,就一定要去識別化,或更保險一點,只使用本地部署的大語言模型,以免踩到合規地雷。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11/20105528T6kfod6ynM.png

PRD 可以是個導航系統

專案型 PRD 容易失焦,不是因為 PM 無能,而是專案型的案子本身就充滿不確定性,不僅業主可能還在邊看我們的東西邊產生新想法、案子相關的利害關係部門的立場衝突,甚至是外部條件改變(例如法規變動或關稅問題)等。

真正的關鍵,不是要寫出一份完美的文件,而是讓 PRD 成為團隊的導航系統。就像 Google Maps,會隨著路況更新,幫助你即時調整路線;而不是一張靜態的紙本地圖,一旦遇到封路就報廢。

當 PRD 能夠變成「持續演進的專案地圖」後,團隊才有可能在混亂的環境裡保持對目標結果的共識與方向。


上一篇
Day7. 靈感有效整合才會有用:新的腦力激盪工作流實戰 (下)
下一篇
Day9. 持續迭代的副作用-產品型 PRD 的痛點與破解
系列文
重構工作流-在 AI 的夾擊下,泛 PM 職能應該如何生存並且持續提升管理力9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1 則留言

0
Leodaddy
iT邦新手 3 級 ‧ 2025-09-12 08:56:57

哈哈 真的就像變了心的女友回不來啦~~

我要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