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談到一個殘酷的現實:
PM 再怎麼努力寫文件,總會有人嫌:
這不是因為你文件不夠完整,而是因為不同角色本來就關心完全不一樣的事情。高層主管想看商業價值,工程師需要技術細節,客戶在意的是能幫他們解決什麼問題。
以前我們只能靠自己當「翻譯機」:同一件事情,透過同一份文件,要用不同方式講給不同人聽。累是一回事,更可怕的是一旦你不在現場,其他同事拿著你的文件去報告,往往就「翻車」了。
但現在不同了,透過 AI 工具加上合理的文件管理方式,我們能夠只維護一份「核心文件」,然後快速生成不同角色要的「變體」。這就是今天要分享的新工作流。
很多人只把 AI 當作另一種 Google,丟個問題進去就期待拿到完美答案。但我發現,AI 對產品經理真正有用的地方,其實是幫我們模擬不同人的想法,然後快速轉換表達方式。
想像如果你有超能力,可以瞬間切換到老闆、工程師、客戶的思考模式 ,預先知道他們會問什麼問題、關心哪些重點 (aka. 我看穿了你的看穿?)。這樣的話,我們在準備文件或開會時,就能提前準備好所有答案,不會被突然的提問搞得手忙腳亂。
這就是我要分享的工作流程的核心觀念:讓 AI 協助我們做「多角度思考」這件事。
接下來,讓我用一個完整的流程來說明,如何讓一份文件自動變出三個版本。
首先,把所有重要文件都放在 Notion 裡。每次有大修改時,就複製一份新版本出來,像 v1、v2、v3 這樣編號。
每次有重大改動,就手動複製一份 → v1、v2、v3,就像圖書館「新進館藏」。
小修改可以用小數點,例如 v1.1 , v1.2 …
這樣的好處是:
Notebook LM 最棒的地方是「不會亂加料」。其他 AI 有時會為了讓回答更豐富,加入一些原文件沒有的內容。但 Notebook LM 很老實,只會根據你給它的文件來分析,不會自己想像。
所以,在這個工作流中,Notebook LM 的角色有點像是圖書館員兼稽核員:
簡單說,Notebook LM 能幫你檢查:「新版到底改了什麼?改動有沒有偏離原本的目標方向?上次會議說要改的地方,有沒有真的都改了?」
要給 NotebooLM 新的來源資料時,可透過匯入檔案,或直接給它 URL 的方式:
在 Notebook LM 中,可勾選要使用的來源文件,然後再下 prompt 給他執行,它就只會根據勾選的來源進行我們下的 prompt:
接著,換 ChatGPT 上場。
它的角色就像要看人臉色的天橋下的說書人,他會先去想,同一個故事,不同聽眾想要聽的是什麼:
接下來,把核心文件快速轉譯成不同角色需要的版本。
為什麼用 Notebook LM 來檢查?因為它嚴格只依據你勾選的來源,不太會有幻覺。再加上它擅長比對差異,可以明確指出哪裡超出或偏離。
最後,如果角色版需要外部數據、案例或合規資訊,就用 Perplexity 來補強。
它就像圖書館裡的「報刊資料室」,讓你的簡報更有說服力或盯緊最新外部情勢。
接下來我會用一具體案例,來說明整個流程。假設我們正在開發一個新功能:「單一登入(SSO)」。以下示範這個五步驟工作流:
使用一個集中管理的平台,此範例使用 notion ,將 PRD、會議紀錄等所有的文件都統一納入管理。(當然,你也可用 google workspace 或 sharepoint)
Prompt 範例
//勾選 PRD v1 、PRD v2
請比對這二個版本 PRD 的差異,
列出新增、刪除、以及語意改動的部分,請用表格呈現。
輸出片段
差異表:
- 新增:支援 Apple ID 登入
- 刪除:原本的「簡訊驗證」流程
- 改動:登入錯誤處理,從「提示重設密碼」改為「提示使用 SSO」
... (以下省略)
Prompt 範例
//貼上 PRD v2 的 Notion URL
請分別扮演高層主管、工程師、客戶,
各自列出 5 個最可能追問的問題,並用表格整理。
輸出片段
角色 | 可能追問
主管 | 這對營收的影響有多大?推行 SSO 會影響目前的成本結構嗎?有什麼潛在的商業風險或合規問題?導入 SSO 預計多久可以看到成效?需要哪些資源或跨部門協作?
工程師 | 舊帳號如何與 SSO 帳號合併?SSO 對現有系統架構有什麼影響?有哪些第三方 API 或服務需要串接?如何處理 SSO 失敗或異常情境?驗收標準與測試流程為何?
客戶 | 我不用記密碼了嗎?會更安全嗎?如果我沒有 Google/Apple 帳號怎麼辦?我的個資會如何被保護?SSO 會讓登入速度變快嗎?這對我現有帳號有什麼影響?
... (以下省略)
主管版
請先思考主管職會在乎的事情是什麼,然後幫我把這份文件轉成他會想看的文件重點
//貼上最新版本 PRD 的 Notion URL
輸出片段
主要訴求:團隊能夠及時在 Q3 完成 SSO 導入
KPI:登入相關客服工單下降 30%
預期效益:客服成本節省約 15 萬/年,提升用戶留存率
決策需求:人力是否批准額外 2 名工程師投入,以確保在未來 1.5 個月之內完成
... (以下省略)
工程師版
請先思考工程師會最關心哪些細節,然後幫我把這份文件轉成工程師能繼續往下開發的執行細節
//貼上最新版本 PRD 的 Notion URL
輸出片段
功能模組拆解:
1. OAuth2 流程串接(Google / Apple ID)
2. 舊帳號合併機制
3. 錯誤處理(登入逾時 / token 失效)
驗收標準建議:
- 使用者能在 3 秒內完成驗證並成功登入
技術風險:Apple ID 驗證流程相容性問題
... (以下省略)
客戶版
請先思考客戶最想知道的是什麼,然後幫我把這份文件改寫成一份提案簡報
//貼上最新版本 PRD 的 Notion URL
輸出片段
簡報主要訴求:降低登入相關客服量、縮短新用戶首登時間
客戶痛點:
- 用戶常忘記密碼→首登流程冗長(>2 分鐘),新客流失偏高
- 客服需要頻繁處理重設密碼→人力成本與等候時間上升
解決方案(SSO:Google/Apple):
- 一鍵登入,免記密碼;既有會員自動綁定,避免重複帳號
價值主張(3 項):
1) 客服效率:登入相關工單下降目標 30%(以同業導入區間 25–35% 作參考)
2) 成長轉化:首登時間 < 30 秒,註冊完成率與首購轉化上升
3) 合規風險:標準 OAuth2 流程、隱私權條款與第三方認證對應(降低帳密外洩風險)
... (以下省略)
Prompt 範例
//勾選 最新版 PRD 、客戶版簡報
請檢查客戶版是否有出現來源文件中沒有的資訊(或推論錯誤處、或幻覺)。
如果有,請指出在哪,並建議如何修正。
輸出片段
比對結果:
- 客戶版新增了「登入後自動完成會員等級升級」→ 核心文件未提及
- 建議刪除該描述,避免誤導
... (以下省略)
Prompt 範例
//貼上 最新版本 PRD 的 Notion URL
請整理導入 Google/Apple SSO 需注意的規範與準則(近 24 個月),產出「落地檢查清單」
輸出片段
SSO 落地檢查清單:
[ ] OAuth 2.0/OIDC:採 Authorization Code + PKCE;避免 Implicit Flow
[ ] Token 管理:Access/Refresh token 輪替與保存策略;防止重放攻擊
[ ] Sign in with Apple:按鈕樣式/命名/置放符合官方設計規範與審核要點
[ ] Google Identity:品牌使用、最小資訊請求(最小必要原則)
[ ] 隱私與合規:GDPR/CCPA/台灣個資法—同意/撤回/刪除流程可用
... (以下省略)
用了這套新的流程之後,我們的工作模式就變得更有效率了:
更重要的是,這套方法可讓我們從「文件翻譯機」變成「策略思考者」。不再只是忙著改格式、調內容,而是把精力集中在有價值的思考工作中、將時間花在更重要的專案決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