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複把小米的需求看了幾次,也花了時間把零散的想法拼湊起來。慢慢地,整個服務的樣貌開始清晰起來。
小米的服務對象很明確:
- 以來台的國外旅客為主,其中又以東南亞客群最常見。這些旅客通常想要的不只是照片,而是一個完整的旅拍體驗——有人幫忙想行程,有人推薦適合的景點,最後還能帶走一份獨特的紀念。
- 流程的第一步,會是客戶先挑選一個喜歡的情境風格:浪漫、文青、自然,或是城市感。風格選定後,系統會對應出適合的拍攝地點。這些地點有兩個來源:一是過去已經拍過、驗證過的場地;二是從 TikTok、Instagram 上挖掘出的熱門景點。不過,任何新地點都必須經過人工審核,才能真的被列入清單。
- 報價這一塊,小米希望能更精準。除了基本的拍攝時數、修片張數,還要考量是否需要影片、交通距離等等。交通的預設選項是大眾運輸,但若有額外需求,也能轉介合作的包車服務。再加上化妝師媒合,旅拍的拼圖才算完整。
- 在訂單成立後,還有更多細節要顧及。系統要自動幫忙建立日曆事件,避免撞檔期;並且根據風格與場景,自動生成一份「拍攝動作建議套圖」,讓攝影師在現場能更快引導客人擺姿勢。
- 天氣也是一個大魔王。不同場地對天氣的要求不同,有的晴天陰天皆可,有的只適合特定天氣。這意味著系統必須在下單後即時提供天氣預報,並在拍攝前再次推送更新,最好還能準備雨天備案。
- 拍攝完成後,則進入篩選與後製的環節。這裡小米最希望能省時省力——先讓系統自動刪掉重複照片,保留五官清晰、構圖正常的毛片,縮短攝影師的挑片時間,再交由客戶來選片。修圖完成後,還能進一步自動生成影片,或輸出影片素材。
- 客戶的溝通則會以 TikTok、Instagram 與 WhatsApp 為主。
考量以上需求以及平台限制,設計的方向是先在 IG、TikTok 建立初步聯繫,接著引導客戶到 WhatsApp,把WhatsApp跟bot對接。
這個 bot 不能只是冷冰冰的客服,而是一個 Human-in-the-loop 的智能 agent,能夠靈活調用多種工具:
- StyleIntentTool:把客戶輸入的文字轉換成風格類別。
- LocationSearchTool:推薦合適的拍攝地點。
- WeatherScoreTool:輸入地點+日期 → 提供天氣預報。
- TransitEstimatorTool:計算大眾交通或步行時間。
- QuoteEstimatorTool:根據需求自動試算報價。
除了使用者互動的 bot 之外,後台也不可或缺。小米需要一個能夠自己維護的管理系統,功能包括:拍攝地點清單與相片集、預設動作集、毛片快篩功能、動作套圖功能、以及影片生成功能。
回頭看,這些需求一個接一個被拼湊起來,彷彿正在搭建一個完整的旅拍服務生態系。從客戶第一次接觸,到拍攝當天的流程,再到最後交付照片與影片,每一環都在慢慢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