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防災不是抽象的標語,而是每個人的日常選擇。」
在前五天,我們談過理念、痛點、價值觀,以及專案藍圖。
今天,正式進入設計篇的第一步:使用者研究。
因為若不理解「誰會用」,就無法定義「怎麼用」。
在產品開發中,使用者研究並不是「形式化的調查」,而是協助團隊將多樣的需求轉化為具體設計依據。
對本專案的防災物資推薦平台來說,不同的使用者研究結果將直接影響:
換句話說,使用者研究不只是設計方法,而是這個專案的「邏輯引擎」。
這些研究提醒我們:防災準備必須精準差異化,才能真正落地。
在Vibe Coding與網站邏輯中,使用者研究結果將化為系統輸入的核心:
輸入參數
輸出結果
這不只是一份靜態清單,而是 「因地制宜、因人適所的韌性生活指南」。
當我嘗試描繪目標使用者的使用情境時,腦海中,浮現的不只是「數據」、「資訊」,更是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於你我身旁的人們:
這些面孔,正是 《韌性生活指南》 要提供服務的對象。
而 《韌性生活指南》 的價值,就在於讓不同的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行動答案。
Day 6,就讓我們從理解「誰」開始,逐步鋪陳「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