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n:黛西,我之前花了時間和 UI 夥伴溝通把幾個頁面的 UI 草圖畫好了。結果老闆開會時說要大改,所有心血都要重來,我快崩潰了啦!(哭倒)
和黛西一起回到現場~
還記得我們談到產品發想時,那些讓人腦袋打結的痛點嗎?好不容易產出一個閃閃發光的點子,接下來就進入了產品經理與設計師的另一場「愛恨情仇」。
相信這也是許多設計師和產品經理的心聲。在產品開發的早期階段,UI 設計耗時又費力,但同時也伴隨著高頻率的修改,每一次的調整都意味著時間與人力的雙重成本。
AI — UI設計的神隊友
以往,我們需要透過 Axure、Figma 或 Sketch 等手繪工具,從零開始建構每一個介面。現在,AI 能夠成為我們的強力助手,將我們腦中的文字敘述,自動轉換為初步的 UI 草圖,這比 Wireframe更加具體,也更快速。這就像是擁有了一位專屬設計師,隨時待命提供即時的草稿。
這不僅僅是可以節省時間,更重要的是,它讓** 「快速試錯」 ** 的敏捷精神得以徹底實踐。當點子還不成熟時,你可以直接用文字描述讓 AI 生成多個版本,讓利害關係人做選擇、比較優劣並進行快速迭代,大幅降低試錯成本。
步驟拆解:如何讓文字秒變UI草圖?
1️⃣第一步:精準的文字指令(Prompt)
AI 的生成能力取決於你提供的指令是否清晰。請將你的構想具體化如下:
指令範例:
「這是一款專為年輕人設計的社交 App。請為我生成一個『個人主頁』的 UI 草圖。頁面頂部有個人頭像與使用者名稱,下方有追蹤人數、貼文數,以及三個可切換的標籤頁:『貼文牆』、『相簿』、『收藏』。頁面風格簡潔、現代。」
圖一:Stitch 產出之 UI 圖示意
2️⃣第二步:一鍵生成與快速迭代
將指令輸入 AI 工具後,它會立即生成符合你描述的 UI 草圖。這時,可以像和設計師溝通一樣,提出修改意見。
指令範例:
「在剛剛生成的草圖上,在頭像旁邊增加一個『編輯個人資料』的按鈕。」
AI 會根據你的新指令,快速產生更新後的版本。這種快速來回的互動,能讓你專注於「想法」本身,而不是「繪圖」的繁瑣細節。
圖二:Stitch 修改之 UI 圖示意
AI 介面工具
🔨工具一:Stitch
Stitch 是 Google 在 2025 年開發者大會上推出的一款實驗性 AI 設計工具,主要功能是讓使用者透過簡單的文字描述或上傳草圖,快速生成網站或 App 的使用者介面 (UI) 設計。它能直接產出對應的 HTML/CSS 前端程式碼,並整合了 Google 的 Gemini AI 模型。
🎯 應用與使用情境
⭐ 模式差異
Stitch 提供兩種模式,以應對不同需求:
🔔 優勢與劣勢
圖三:Stitch 標準版
圖四:Stitch 實驗版
表一:Stitch 模式差異比較
🔨工具二:Uizard
Uizard 是一款結合 AI 技術的設計平台,核心理念是讓任何人都能快速創建 App 或網站原型。使用者可透過文字描述、手繪草圖或螢幕截圖,自動生成可編輯的 UI 設計畫面。
🎯 應用與使用情境
🔔優勢與劣勢
圖五:Uizard 介面
🔨工具三:Framer AI
Framer AI 是一款整合在 Framer 平台中的 AI 功能,可透過文字描述,在幾秒內自動生成一個完整的響應式網站。它不僅產出介面設計,還能生成文案、圖片與配色,一鍵發佈成可瀏覽的網頁。
🎯 應用與使用情境
🔔優勢與劣勢
圖六:Framer AI 介面
表二:三工具比較表
就像敏捷開發讓我們能夠不斷回應變化,而不是遵循僵化的計畫一樣,AI 也為 UI/UX 設計帶來了全新的工作模式。它讓介面設計的初期階段,變得像一場有趣的「文字對話」,你只需要專注於「說」出你的想法,AI 就能幫你「畫」出來。
這不僅能大幅節省時間,不僅能減少討論期的人工損耗,更讓我們與重要的利害關係人溝通更順暢,提前在早期就取得利害關係想法,並發現潛在的設計問題,讓點子在實際開發前就得到最好的驗證。
Moon: 黛西,這太神奇了!以後我提案就不用一直麻煩 UI 夥伴了,這些 AI 工具根本是我的救星啊!
黛西: 沒錯,Moon!下次我們就可以用這些 AI 生成的草圖,直接來做使用者測試,看看用戶最真實的回饋是什麼,讓我們的點子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