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8
0
IT 管理

敏捷組織的五項修練系列 第 8

Day 8. 敏捷組織的五項修練:覺知力與通靈力,一致性是敏捷組織的真實策略

  • 分享至 

  • xImage
  •  

我是誰?我在哪裡?一致性是敏捷組織的真實策略

校準後的視野

通靈力(向外感知)與覺知力(向內觀照) 這兩種能力結合,是一個極其深刻且強大的組合。它讓組織不再只是一個對外部刺激做出反應的軀體,而是一個擁有自我意識、能夠進行內外校準的完整生命體。

如果說通靈力是組織的 「望遠鏡」,用來觀測遙遠的市場星系與迎面而來的趨勢彗星;那麼覺知力就是組織的「陀螺儀與GPS」,讓組織清楚知道自己正站在什麼樣的土地上、自身的重心是否穩固、以及精確的座標位置。

只拿著望遠-鏡(只有通靈力),你會看到機會,卻可能因腳步不穩而摔倒。只校準GPS(只有覺知力),你腳下安穩,却可能對即將到來的風暴視而不見。

兩者結合,會產生 「校準後的視野」,讓組織從「我知道外面發生什麼事」,提升到「我知道這件事對『我們』意味著什麼」。

真實的策略定位

從「環境」到「自我」的全層次校準

一個真實的策略,是實現了從「環境」到「自我」所有邏輯層次垂直對齊(Vertical Alignment)的狀態。這句話聽起來很抽象,但它描述的是一種極其強大且充滿能量的組織狀態。

策略的「垂直整合」:從根源到行動的黃金線

我們可以將組織的策略想像成一個完整的生命系統,它透過 NLP 邏輯層次實現了意義的「垂直整合」:

  • 「自我」(Identity):回答 「我們為何存在?」 (Why) — 這是策略的靈魂與根源。
  • 「信念/價值」(Beliefs/Values):回答 「我們堅信什麼?」 (What we stand for) — 這是策略的道德羅盤與決策準則。
  • 「能力」(Capabilities):回答 「我們如何取勝?」 (How) — 這是策略的骨架與肌肉。
  • 「行為」(Behaviors):回答 「我們具體做什麼?」 (What we do) — 這是策略在市場上可見的行動與產出。
  • 「環境」(Environment):回答 「我們身在何處?」 (Where we play) — 這是策略必須回應的外部現實。

一個「不真實」的策略,其問題往往出在這些層次之間的斷裂。而一個真實的策略,則存在一條清晰可見的**「黃金線」,能夠從任何一個基層員工的日常行為**,一路向上追溯到組織存在的終極自我認同。

擁有真實策略的組織,就像是一棵樹一樣

為了讓這個概念更具象,我們可以把一個擁有真實策略的組織,比喻成一棵茁壯成長的大樹:

  • 土壤與氣候 (Soil & Climate) = 「環境」:代表市場的肥沃度、競爭的激烈程度、趨勢的風向。通靈力就是樹感知天氣與土壤變化的能力。
  • 樹根 (Roots) = 「自我」與「信念」:深深紮根於大地,看不見但決定一切。這是覺知力,是組織穩定性的來源。
  • 樹幹 (Trunk) = 「能力」:將根部的養分向上輸送,支撐整個樹冠的核心結構。
  • 樹枝與葉片 (Branches & Leaves) = 「行為」:向外伸展,與陽光、空氣、雨水互動,結出果實。

策略的生態脈絡:樹與環境的共生

因此,「通靈力」與「覺知力」的實踐,是串起組織整個生態系,由內而外、由外而內的不斷循環,也就是樹與土地、土壤、陽光、空氣、雨水的互動。

真實策略是有脈絡地正向互動。不真實策略則是脫離脈絡,就像是脫離樹、土壤、土地、陽光、空氣、雨水,憑空出現的策略,這使得策略脫離真相而軟弱無力。

常見反模式:失準的邏輯層次

  • 類型一:機會主義(有環境,無自我)

    • 症狀:「環境」層的訊號(市場熱點)直接驅動了「行為」(投入資源),完全繞過了「自我」和「信念」層的檢驗。
    • 結果:組織做了很多「看似正確」的事,卻逐漸失去了靈魂,團隊感到空虛和迷茫。
  • 類型二:閉門造車(有自我,無環境)

    • 症狀:「自我」認同和「信念」非常強大,但完全忽略了「環境」層的真實變化。
    • 結果:組織自我感覺良好,堅持打造「自認為」偉大的產品,卻早已被市場所淘汰。

真實策略的四個特質

當一個策略實現了全層次校準,它會自然展現出四種關鍵特質:

  • 凝聚性 (Coherence):策略不再是掛在牆上的口號,而是內化於組織的血液中。員工能夠清晰地講出自己的日常工作(行為)如何支持公司的使命(自我),從而產生強烈的歸屬感和意義感。
  • 吸引性 (Attraction):它像一塊磁鐵,能自動吸引到認同其「信念」與「自我」的客戶、人才與合作夥伴,並排斥那些氣場不合的。這大大降低了組織的行銷成本與招聘成本。
  • 可持續性 (Sustainability):因為策略根植於組織的內在能量與真實身份(覺知力),它的執行不再依賴於外部的短期激勵或高層的強力推動。組織會自發地、充滿能量地去實現一個他們真心相信的未來。
  • 適應性 (Adaptability):正因為根基(自我、信念)穩固,組織才敢於在枝葉(行為、策略)層面進行大膽的修剪與嘗試。它清楚知道什麼是不可動搖的核心,什麼是為了應對環境變化而必須調整的戰術。

四大特質的生成:從關注力、意圖到能動性

那麼,這四個深刻的特質——凝聚性、吸引性、可持續性與適應性——究竟從何而來?它們並非獨立存在,而是組織精熟了內在修練過程後,自然湧現的結果。我們可以透過 U 型理論的三個核心概念——關注力 (Attention)意圖 (Intention)能動性 (Agency)——來理解其生成的動態過程。

1. 開放的關注力 (Open Attention) → 孕育「適應性」的土壤

真實策略始於將 關注力 從「下載過去的經驗」轉向「對當下現實的開放」。

  • 當組織的 關注力 是開放的,它才能持續感知到「環境」的變化與內在「能量」的流動。
  • 「適應性」便是在這種開放的關注力中孕育而生的。因為根基穩固,組織才 敢於 去看見那些挑戰既有假設的訊號。

2. 清晰的意圖 (Clear Intention) → 驅動「凝聚性」、「吸引性」與「可持續性」的核心

當組織在開放的關注力中沉澱,便會觸及與最高未來可能性連結的點。在這裡,一個清晰、深刻的 意圖 將會結晶成形。

  • **「凝聚性」**由此而生:當組織的 意圖 是清晰且真誠的,它就成為了意義的引力中心。
  • **「吸引性」**由此而生:深刻的 意圖 本身就具備強大的磁場,能吸引到價值共鳴的生態系。
  • **「可持續性」**由此而生:源自內在最深處的 意圖,是驅動組織前行的終極燃料。

3. 有效的能動性 (Effective Agency) → 實現「適應性」的行動

在清晰意圖的指引下,組織將意圖轉化為現實世界的行動,這就是能動性的展現。

  • 這種 能動性 並非盲目的執行力,而是一種 「意圖導向的行動」
  • 因此,**「適應性」**在這裡完成了閉環。它不僅是「看見」變化的能力(Attention),更是「根據意圖、有效回應變化」的能力(Agency)。

總結來說,這四個特質是一個連貫的生命過程:開放的關注力 具備 適應性 的基礎;這份連結沉澱出 清晰的意圖,成為 凝聚性、吸引性可持續性 的源頭;最終,我們透過 有效的能動性,在現實世界中活出我們的 適應性

實踐框架:用邏輯層次打造「策略真實性」的檢驗流程

  • 步驟一:掃描「環境」(Environment) - 通靈力的全面發揮

    • 引導提問:市場上正在發生什麼?最大的機會與威脅在哪裡?客戶的痛點是什麼?
  • 步驟二:回歸「自我」(Identity) - 覺知力的終極錨點

    • 引導提問:面對這些機會,「我們是誰?」 我們存在的終極目的是什麼?這個機會能否讓我們成為更理想的自己?
  • 步驟三:檢驗「信念/價值」(Beliefs/Values) - 覺知力的價值篩網

    • 引導提問:追求這個機會,是否符合我們的核心價值觀?我們相信這是對客戶、對員工、對世界「正確」的事嗎?
  • 步驟四:盤點「能力」(Capabilities) - 內外兼顧的誠實評估

    • 引導提問:為了抓住這個機會,我們需要什麼核心能力?哪些是我們已具備的?哪些是我們需要發展的?
  • 步驟五:定義「行為」(Behaviors) - 策略的具體落地

    • 引導提問:如果以上層次全部校準,那麼我們接下來具體要「做什麼」?推出什麼產品?啟動哪些關鍵專案?

總結

總結來說,「策略的真實性」是 通靈力覺知力 結合後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實踐成果。它要求組織的策略制定,必須從一個根本性的轉變開始:從向外追逐機會,轉為由內而外的自我實現

我們透過 NLP 神經邏輯層次的框架,理解到一個真實的策略,是「自我」、「信念」、「能力」、「行為」與「環境」的全層次垂直校準。任何層次的失準,都會導致如「機會主義」或「閉門造車」等常見的反模式,使策略變得脆弱無力。

接著,我們定義了真實策略會湧現出的四個關鍵特質:凝聚性、吸引性、可持續性與適應性。而透過 U 型理論的視角,我們進一步洞察到這些特質並非孤立存在,而是組織在「開放的關注力」下感知世界,在沉澱後形成「清晰的意圖」,並最終以「有效的能動性」將意圖付諸行動的必然結果。

最終,我們提供了一套包含五個步驟的實踐框架,引導組織透過系統性的提問,完成從環境掃描到自我認同的全面校準。

一個真實的策略,最終將成為組織的「第二層皮膚」,它是有機的、有生命力的,能吸引對的人,並在持續變動的世界中,為組織提供一個穩固的內在錨點與清晰的前進方向。


上一篇
Day 7. 敏捷組織的五項修練:通靈力與連結力的整合實踐
下一篇
Day 9. 敏捷組織的五項修練:「通靈力」與「韌適力」,重新定義成功:從「達成目標」到臣服地「持續進化」
系列文
敏捷組織的五項修練9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