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這種時刻:你花了好幾週打造了一個功能,程式碼乾淨得像藝術品,單元測試 100% 覆蓋率,部署順利,結果上線後卻沒人用?
產品經理說這是「策略性需求」,但你心裡明白,這東西沒解決任何真實問題。更糟的是,當你試著在會議上提出技術建議,卻被一句「這不在我們當前優先級」打發。
你心想:如果我能影響產品方向,會不會完全不一樣?
前幾天我們聊了工程師應該具備商業思維,並且學習以商業思維思考技術,了解 PM 規劃功能的真實動機,並且主動與跨部門的團隊交流。今天我們再從工程的角度出發,看看可以怎麼從工程影響商業。
技術影響者很厲害,他們能把技術決策和業務目標掛鉤,比如優化網站載入速度來提升轉換率。
舉個例子:產品經理要求你實作一個花俏的動態彈窗。作為技術影響者,你會問:「這彈窗對用戶有什麼價值?對 SEO 有沒有影響?如果直接用 SSR 顯示在畫面上,能不能既滿足需求又提升搜尋流量?」
成為技術影響者的第一步,是從「解決當前問題」進階到「預測未來挑戰」。這意味著你要開始關注更大的圖景:
技術影響者不只是跟著 PRD 跑,他們會主動畫出技術路線圖,告訴大家「這是我們該去的方向」。怎麼做?
技術影響者得有點領袖氣質。這不是要你變成開會機器,而是要你在關鍵時刻站出來:
作為技術影響者,你不再只是把 PRD 變成程式碼,而是開始嘗試決定公司未來的技術方向。這需要你抬起頭看行業風向、畫出屬於你的路線圖,還要像領袖一樣帶隊往前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