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極限開發辦公室一隅……
UI 設計師 Sky 與 PM Moon 雙手抱頭,看起來快要崩潰了。
Moon:「黛西,我真的快瘋了!我們的設計師終於交出了 Figma UI 圖,後面還有很多設計需求,要畫 Prototype 也需要不少時間,而且客戶和老闆常常看到 Prototype(原型圖)後又要改!有沒有辦法讓這個流程再快一點啊?
Moon:「下週要給利害關係人看的 Demo,又只能拿靜態圖片報告,如果這樣他們根本感受不到互動流程的順暢度啊!」
黛西:(笑著走近) 「Moon,我懂你的感受。從設計圖到一個可以實際點擊的原型,這中間的距離有點大,對吧? 如果我告訴你,現在有一個新助手 Ai Agent,它可以在幾分鐘內幫你把設計圖變成可以互動的原型,你相信嗎?」
黛西:「而且他的原型是透過 Ai Agent 將它變成 HTML、CSS、JavaScript 這樣的靜態互動畫面!而且不只這樣,我們還可以像聊天一樣,請它後續直接修改相關程式碼,後續透過 Github 或做布署,就可以做為原型圖的快速展示。」
Moon:「妳在開玩笑吧?是說... 真的寫出程式碼嗎?HTML、CSS 那些?」
黛西:「係金ㄟ!不僅是這樣,如果確認了樣式,也可以透過 Ai Agent 對話,看個人習慣,將原本的 Code 轉變為 VUE 或是 REACT 版本程式碼,基本上就可以微調使用。
Moon:「太好了!那我們趕快來試試看這個新魔法!」
咳咳~黛西帶你回到現場。
Moon 是不是也說中了你的心聲? 身為產品團隊的一員,我們都可能經歷過「設計稿美如畫,原型卻繁瑣耗時」的窘境。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想看動態效果,使用者測試需要可互動的介面,但設計資源有限,這不僅拖慢了我們的迭代速度,也讓許多寶貴的意見回饋姍姍來遲。
但今天,我們要介紹一位能填平這道鴻溝的神隊友:AI Agent。
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起看看,如何讓 AI Agent 成為我們的「原型自動生成器」,實現從設計圖到原型的魔法!
前面我們已經安裝好 VS code 並開啟了 Agent Mode ,接下來我們一起往下走。
一、取得 Figma access token
下載 Figma Desktop
試過單純雲端不知道為什麼同樣跑設定,但是雲端不行,所以這邊用 Desktop 和大家說明。
首先進入 Figma 首頁選擇你要下載的版本。
登入電腦版
這時候會有一連串登入彈窗,依照指示登入,成功後會顯示下方畫面。
前往取得 Token
進入畫面,點即左上角 [帳號] ,進入後選擇 [Setting]。
接著點擊 [Generate new token]
做相關權限設定。
這時候出現下方的 Mcp Token,就是等等要放入 VS Code 裡面的。
二、VS Code MCP 安裝 Figma MCP
安裝 Filesystem
要讓 Agent 可以新增、讀取我們本機檔案,要裝上 MCP 的 Filesystem。
打開 VS Code 後,按下 shift + ctrl + p,輸入 mcp,然後點擊「MCP: 新增伺服器」> 「NPM 套件」,輸入 @modelcontextprotocol/server-filesystem 後按下 enter。
中間會再問一次是不是允設安裝,點擊允許。如果一直沒有畫面跑出來就按 [Enter]
接著會要我們填讓 MCP 可以有權限的資料夾路徑,這邊不要填整台電腦的根目錄,安全性的考量,我們可以額外開一個新的資料夾給 Mcp 用,就填上資料夾的路徑。
這邊完成後,會自動產生 mcp.json ,這個是 Mcp 套件的設定檔。
安裝 Figma MCP
打開 VS Code 後,按下 ctrl + p,就會出現搜尋檔案的輸入框。
搜尋「mcp.json」會打開我們的設定檔,這邊選擇全域設定。
因為我們已經安裝了 Filesystem,這邊會看到有一段的設定就是 mcp:
"servers": {
"filesystem": {
"command": "npx",
"args": [
"-y",
"@modelcontextprotocol/server-filesystem@2025.8.21",
"${input:allowed_dirs}"
],
"type": "stdio"
在 "filesystem" 同一層的地方,貼上以下內容:
"Framelink Figma MCP": {
"command": "npx",
"args": [
"-y",
"figma-developer-mcp",
"--figma-api-key=Figma_access_token",
"--stdio"
]
}
Figma_access_token (紅字這段)記得換成上一段中取得的 Figma access token。
取得 Figma 設計稿的連結
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是從 Figma Desktop 上取得的才有效,不然 MCP 的權限判斷會失敗。
要複製的 UI 區塊,點右鍵 > Copy link to selection:
三、在 VS Code GitHub Copilot Agent Mode 中開始將 UI 轉換為程式碼
在 Agent mode 中 下 Prompt
以下設計稿,幫我製作成 html、css,所有的圖片檔,都轉成 png,存進 img 資料夾中:
{Figma 設計區塊的連結}
按下 enter 後,Agent 會逐步要授權,都給予後就會產生 HTML、CSS、images 檔案。
這邊之所以多一句「所有的圖片檔,都轉成 png」,是因為 August 測試時,發現 SVG 圖檔會常常遇到問題,不是載不下來,不然就是載很久但還是錯誤的,用 PNG 檔這個問題就少很多。
接下來我們可以來檢驗一下成果:
提供了這個 UI 圖:
透過 Agent 產生的 HTML,操作影片如連結:購物網站初版。
目前這個版本是有所有 Hover 或是點擊效果示意,但沒有互動。透過跟 AI Agent 對話,我請它幫我產出 Wishlist 畫面,這時候會發現,我點擊 [Wishlist] 時,會跳轉到 Wishlist 畫面,影片如連結:購物網站+願望清單。
雖然現在的 Figma MCP 切出來的頁面,看上去還是有些怪怪的地方,但對話後如果發現它給的內容和你想要的八九不離十,這時候,前端夥伴也可以依照個人習慣,看是否再請 AI Agent 將這些程式碼轉換成為 VUE 或 REACT 版本。
黛西身為 PM,認為這個功能在初步產原型時也非常方便,透過對話,大概產出我要的畫面流程,這樣就可以提供給我的利害關係人大概知道,整個產品流程。這對於初期想要獲得一些意見,或是回報利害關係人門是非常分方便的工具。
Moon: 黛西,這太酷了!以後我就能直接把老闆想改動的地方用一句話告訴 AI Agent,然後壤它自己變成原型,我再也不用自己或請 UI 夥伴一個一個畫原型,甚至如果成品不錯,團隊還可以從原本的程式碼轉為工程師夥伴們想要的框架,省事很多啊!
黛西: 沒錯!而且有時候甚至會議還沒結束,你就可以短時間更新原型,讓我們在當下就能讓利害關係人看到效果。這就是科技帶來的力量——讓我們專注在價值上,而不是重複性的工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