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24
0

下午兩點,老楊的辦公室。

「阿偉啊,你這次的績效報告寫得很不錯。」老楊翻著阿偉剛交上去、用上次學來的方法所寫的文件,臉上難得露出滿意的笑容。

阿偉坐在對面,有點不自在。

「你現在做事的方式,跟之前很不一樣了。」老楊把報告放下,「你現在不只能把技術做好,還開始懂得進一步考慮對團隊和專案的影響了。」

「呃...謝謝。」阿偉不知道該怎麼接話。

「所以我在想啊,」老楊往前傾了傾身子,「下個月我們要啟動一個新專案,會有兩個junior加入。我想把這個專案分給你,負責協調大家的工作、掌握時程,還有跟產品那邊對接需求。」

阿偉的心臟突然漏跳了一拍。

「把專案…分給我?」

「對啊,就像個小組長的角色。」老楊說得很輕鬆,「你最近在知識管理、流程改善這些方面的表現我很欣賞,我覺得可以試試看帶人嘛。而且這也算是升職前的一個準備,你覺得呢?」

阿偉張了張嘴,腦子裡突然一片空白。

升職。帶人。帶專案。

這些詞就像警報器一樣,在他腦海裡瘋狂響起。

「我...我能考慮一下嗎?」他勉強擠出這句話。

老楊看了他一眼,笑了笑:「當然可以,下禮拜一前給我答覆就行。不過阿偉,這是個好機會喔,不要想太多。」

從老楊的辦公室走出來後,阿偉整個人都是飄的。

我是不是又要變成自己討厭的那種人了?

晚上,咖啡廳。

「所以老楊要你試著帶一個專案啊?」我看著對面一臉凝重的阿偉。

「對。」他用吸管戳著冰塊,發出刺耳的聲音,「要統籌兩個junior工程師,而且聽起來這還是升職前的考驗。」

「那不是很好嗎?你不是一直都想升職加薪嗎?」

「問題就在這裡啊!」阿偉突然抬起頭,「我想升職沒錯,但我從來沒想過要去帶什麼專案欸。」

他的語氣裡有種說不出的焦慮。

「我以為升職就是...就是繼續把code寫得更好,變成像老黃那樣的技術大神。不是要去開會、協調人力、處理那些有的沒的啊。」

我點點頭,沒有急著說話。

「而且你知道嗎,」阿偉繼續說,聲音變小了一點,「我又開始想起之前那種感覺了。我好不容易說服自己,學這些溝通技巧不是在拍馬屁,而是在保護自己的工作成果。」

「但現在如果我接下老楊這件事,那不就真的要變成那種『不寫code、只會開會和搞關係』的人了嗎?」

咖啡廳裡的輕音樂在播著,但阿偉的焦慮幾乎要溢出來了。

「我不想變成那樣...」他低聲說,「我就是喜歡寫code啊。那種把一個複雜的問題拆解、設計、實作出來的感覺...那才是我真正喜歡做的事情。」

「那你打算怎麼跟老楊說?」我問。

「我也不知道啊!」阿偉有點崩潰,「如果我拒絕,老楊會不會覺得我不上進?升職的機會會不會就這樣沒了?」

「但如果我接受,萬一我根本不適合帶人怎麼辦?萬一我真的變成那種技術不怎麼樣、只會搞人際關係的爛主管怎麼辦?」

成就感是哪裡來的?

我讓阿偉發洩了一陣子,然後才開口:「阿偉,我問你一個問題。」

「什麼?」

「你這半年多來做的事情裡,哪件事讓你最有成就感?」

阿偉愣了一下,想了想:「呃...應該是幫老楊翻譯技術債那次吧。我把那個隨時會爆炸的service問題,用他聽得懂的語言給說清楚,最後成功爭取到重構的時間。」

「那為什麼這件事,可以讓你有成就感呢?」

「因為...」阿偉皺著眉頭,努力組織語言,「因為我終於不用看著一個明明有問題的系統,卻什麼都做不了了。我找到方法可以讓老楊理解問題的嚴重性,然後我們就能真的去解決它。」

「所以你的成就感,來自於『解決問題』,對吧?」

「對啊。」

「那我再問你,」我說,「你之前給小P兩個方案選擇那次,為什麼有成就感?你明明沒有寫多少code。」

阿偉停下來想了很久。

「因為...我那時候發現小P講話不清不楚,也不是因為他故意要整我,只是因為他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要做什麼而已,」阿偉慢慢地說,「當我給他方案A和方案B讓他選擇後,他終於能評估代價和效益,整個專案就突然變得有方向了。而且我這樣也可以知道我在做什麼、為什麼要做,不再是瞎忙了。」

「你看,」我說,「這兩件事有個共同點。」

「什麼?」

「你做這些事的時候,心態是什麼?」

阿偉抬起頭看著我,想了想,「呃… 我在想辦法找問題到底在哪啊。」

「對,」我說,「技術債那次你發現『老楊不給資源』的原因,其實是『老楊不了解技術風險』。小P那次也是,表面上好像『小P有點不可理喻』,但其實問題是出在『小P自己也不知道要什麼』才對。」

「所以...」阿偉還在消化,「你的意思是說,我其實是在找這些事情的root cause囉?」

「沒錯!」我說,「那這不就是你平常寫code在做的事嗎?找到bug在哪裡、挖出它的根本原因,然後設計解決方案。」

阿偉沉默了。

「這樣說起來...好像確實是這樣,」他喃喃自語,「我做這些事的時候,心態其實跟debug差不多。我在找出問題的root cause,然後再想辦法解決而已。」

「對啊。而且你想想,」我繼續說,「你寫code的時候,會去鑽研架構設計對吧?為什麼?因為好的架構可以讓系統更穩定、更好維護。」

「嗯。」

「回到老楊的話題吧,」我問,「他有說具體要你做什麼嗎?」

「哎,這個啊...」阿偉皺著眉頭,「雖然他說還是要寫code,但感覺好像需要花很多時間來開會、協調資源、幫團隊擋子彈、和其他部門溝通耶。」

「所以,你一樣還是工程師,只是在這個專案除了coding之外,也要當代表工程師這邊的窗口囉?」

「嗯。就是這樣。」

「那麼,這本質上都是在處理專案的需求,只是從單純codebase的範圍,進一步擴大到你未來的小隊而已嘛。」

「欸?是這樣嗎…」阿偉思考著。

你想把技能給點在那裡?

「可是...」阿偉還是有點猶豫,「就算我理解這個道理,我還是會擔心啊。萬一我這次答應了老楊,就沒時間寫code了怎麼辦?」

「這個擔心很合理,」我說,「所以我們來用工程師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吧。」

「什麼意思?」

「我們可以先列出來,如果想要增加工程師的影響力,可以從這些角度來切入…」

我拿出筆記本,寫著:

增進工程師影響力的三個維度:

 - 技術深度:透過技術專精來影響系統和產品
 - 流程:透過改進流程來提升團隊效率
 - 人員:透過指導和協調將整體的團隊產出放大

「你看,工程師的職涯發展,其實就是在這三個維度上點技能,達到擴大自己影響力的效果,」我說,「而不同的職涯路徑,只是側重的維度不太一樣而已。」

「怎麼說?」

「如果你走技術專精路線,也就是IC (Individual Contributor),」我指著第一點,「你關注的重點就會放在技術深度上。你變成某個領域的專家,影響力來自於你的技術判斷和架構設計。」

「那管理路線呢?」

「管理路線的話,你的重心則會轉移到流程人員上,」我指著另外兩個圈,「你透過增進團隊的工作效率、指導junior成長、協調不同角色之間的合作,來放大整個團隊的產出。」

阿偉盯著那張圖。

「所以關鍵問題不是『技術還是管理』,」我說,「而是你問自己:在這三個維度裡,哪一個能讓你持續感到滿足?哪一個是你真正擅長的?

「而且,」我指著他的筆電,「你不是剛整理完你這半年的量化數據嗎?那些數字就是答案啊。」

阿偉打開筆電,翻出他的績效報告。

「你看,」我指著螢幕,「你有能力進行複雜的重構,這是你的技術深度。讓開發速度加速30%以上,這是流程維度的貢獻。FAQ系統,這同時涵蓋了流程和人員。所以,這三個維度都有。」

「對耶,原來我現在其實是三個維度都有在做。」

我說,「問題是,哪一個做了讓你更有成就感、更開心呢?」

阿偉想了很久。

「老實說... 那次重構確實很酷,泡在程式碼裡會覺得...嗯,很爽!」

他有點不好意思,接著說,「但是當我想辦法跟老黃達成合作、幫助小P一起絞盡腦汁、看到新人可以自己解決問題…看到原本不擅長這些的自己,竟然也能做到這些的時候,我真的是又驚又喜… 我還記得有一次晚上回到家,我竟然高興得睡不著。」

「那不就是答案了嗎?」我笑了,「老楊推薦你做做看的這件事,不就是這三個維度都要顧到的角色嗎?」

「可是這樣...以後我不就會離技術越來越遠,最後真的定型成管理路線了嗎?」阿偉還是有點掙扎。

這次就當做一個實驗吧

「阿偉,你為什麼覺得這是個二選一的永久決定?」我問。

「因為我擔心...一旦選了管理,萬一我以後回不去了,怎麼辦?」

「誰說的?」我笑了,「你寫程式的時候,會一開始就把所有架構決定都定死嗎?」

「當然不會啊,那是找死,」阿偉說,「我會先做MVP,看看效果如何,再決定要不要投入更多資源。」

「那為什麼你的職涯規劃,就不能用同樣的方式呢?」

阿偉愣住了。

「比如說,我們可以把這次的機會當成一個實驗,」我說,「給自己設定一個觀察期,比如三個月或半年。在這段期間,你仔細記錄自己在這三個維度上的感受和成果。」

「然後呢?」

「然後用數據來決定要不要繼續,」我說,「如果你發現帶人和改善流程讓你很有成就感,那就繼續深耕。如果你發現自己還是更喜歡純技術工作,那就跟老楊說,你想回到IC路線。」

「這樣...可以嗎?」阿偉有點懷疑,「老楊會不會覺得,我在浪費他的時間啊?」

「你可以跟他說清楚啊,」我說,「你告訴他,你想試試看,但希望在這個過程中,還能保留一些純技術工作的時間。比如每週還是要有固定的coding time,確保自己的技術深度不會退步。」

「這樣既能測試自己對管理工作的適性,又不至於切斷技術線,」我繼續說,「如果發現不適合,你也能無縫回到IC路線。」

阿偉的表情開始鬆動了。

「而且,就算最後你決定不走管理路線,這段經驗也不會白費喔,」我說,「你會更理解管理者們在想什麼、更知道怎麼跟主管溝通、更懂得怎麼協調資源。這些對IC來說,也都是非常有價值的技能。」

「對欸...」阿偉若有所思,「就像我學會跟小P溝通之後,即使我還是工程師,工作也變得順利很多。」

「沒錯。所以這其實不是一個輸了就全盤皆輸的賭局,」我說,「而是一個無論如何,都能學到寶貴能力的實驗。」

咖啡廳裡的客人漸漸多了起來,阿偉盯著筆電螢幕上的數據,若有所思。

「我想我知道要怎麼跟老楊說了,」他終於開口,「我會告訴他,這次我願意試著接接看,但希望能當成一個實驗來做。」

「然後呢?」

「我會跟他約定,每週保留固定的時間做純技術工作,像是參與關鍵功能的開發或架構設計,確保我不會完全脫離code,」阿偉說,「然後每個月我們檢討一次,看看這個角色是不是真的適合我。」

「聽起來很務實。」

「而且,」阿偉繼續說,「我會用未來這幾個月來觀察自己在這三個維度上的感受。如果發現我對技術深度的熱情還是遠大於帶人和流程,那就跟老楊討論,我想走IC路線,專注在技術專精上。」

「那如果相反呢?」

「如果相反...」阿偉停頓了一下,「那我就承認,我可能真的適合管理路線。雖然這不是我一開始想要的,但數據不會騙人嘛。」

他喝了一口已經有點融化的冰咖啡。

「不過我要先說清楚喔,就算我走管理路線,我也不會讓自己變成那種『只會搞政治、技術爛到爆』的主管的,」阿偉認真地說,「我要當那種,真的能解決團隊問題、能讓大家工作更順暢的leader。」

我笑了:「不錯嘛!阿偉。」


阿偉收拾東西準備離開時,臉上的焦慮少了很多,但我知道那些擔憂還在。

「老實說,我還是很緊張,」他坦承,「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帶好一個team,也不確定會不會後悔。」

「這很正常啊,」我說,「做新的事情本來就會緊張。但至少你現在有方法了,對吧?」

「那… 你覺得我真的適合帶案子嗎?」

「我不知道,」我說,「但幾個月後,你會知道。」

阿偉笑了笑,推開門走進夜色裡。


上一篇
Day 23:大家都稱讚我很厲害,可是為什麼薪水就是上不去?
系列文
《工程師的辦公室修行日誌》:寫給那個專注寫 Code、卻忘了寫人生的你24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