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專題前,我們需要先做問題定義。
But,我們不是要來做專題嗎,為什麼要做問題定義?!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下面的小故事
英國某報紙曾舉辦一項高額獎金的有獎徵答活動,
題目是:「在一個充氣不足的熱氣球上,載著3位科學家:環保專家可拯救世人不受環境污染而面臨死亡;核子專家有能力防止全球性核子戰爭,使地球免於滅亡;糧食專家能在不毛之地種植食物,使幾千萬人脫離饑荒。熱氣球即將墜毀,必須丟出一人以減輕載重,使其餘兩人得以活存,請問該丟下哪位科學家?」
問題見報後,很多熱心讀者回覆報社,答案多在討論哪位科學家比較重要,爭吵不休。
最後結果出來了
答對的居然是一位小男孩,
他的答案再簡單不過——丟下那個最胖的人!
——《請給我結果》,姜汝祥
題目問的是「如何防止熱氣球超重墜毀」,所以答案自然是「減重活命」;至於「誰對人類貢獻比較大」,根本與問題無關。
雖然這只是個趣味益智問答,但是從人們思考解答的過程即可看出,多數人之所以做錯決策,主因就在於對問題辨識不清和界定錯誤。
而當方向與目標設定錯誤,就算接下來的活動執行得再完美,也不過是徒勞罷了。
大部份的專題都會從某些問題或想法延伸出來,比方說要改善某個環境,
創造一個新工具,或者陳述一個想法。
而在面對問題時,我們可先擬出一份問題報告,並且務必要確認以下3件事:
1。初始狀況:你現在所處的情況;
2。目標狀況:你要達成什麼目標;
3。處理狀況:你如何達成目標狀況。
一旦釐清了問題的現況,就能將問題結構化,從而區分出何者才是當前問題的現實面,何者又是我們自身構想出來的假設或判斷。(引用自-問題定義錯誤,執行完美也是徒勞/謝明彧)
問題要怎麼定義?
首先我們要知道問題的關鍵在問什麼,
這樣我們才能去尋找答案,最好能將問題的範圍縮小,
也就是試著把問題變的更簡單、更清楚。
定義問題的工具有那些?
腦力激盪法
心智圖法
訪談法
焦點團體法
視覺研究法
產品定位矩陣法
產品手冊法(需求規格書)
實地研究法
創意簡報法
而上述工具,我們會在後面的課程持續介紹
我們問題定義時必須先區分問題涉及的是整體或個別層面,再透過諸如「出了什麼事?」「重點在哪裡?」「關鍵是什麼?」等問題追根究柢,才能有效地界定問題。
不過,杜拉克提到,在定義問題時,最危險的不是做出錯誤定義,而是提出似是而非、又不完整的定義。
為了擺脫「對問題定義不清」之苦,杜拉克建議,我們在碰到問題時,應該將所有可觀察到的事實,都用來反覆檢驗問題定義的正確性,不斷地自問:「既有的定義,真能解釋已觀察到的所有事件嗎?」一旦發現有無法涵蓋的項目,即使情節再輕微,也必須回過頭思索,是否有必要重新定義問題,確保問題的界定精確與完整。
Cite by : 問題定義錯誤,執行完美也是徒勞/謝明彧
您把學校裡面,枯燥的軟工,講解得這麼有趣,
真的很厲害 :-)
期待您下一篇文章
我只是引用些專家的文章, 希望可以幫助到學弟妹們,
因為常聽到到學弟妹們努力的念了那尛多年的知識,
但在最後專題上出現瓶頸...
覺得很可惜, 希望分享些經驗和知識給他們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