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17 iT 邦幫忙鐵人賽
DAY 6
0
自我挑戰組

摘要翻譯矽谷相關的英文文章系列 第 6

iOS 社群的畸形現象

這篇文章是要描述 iOS 社群的奇怪現象,我很驚訝的是這些現象其實這也在台北的 iOS 社群慢慢發生中,所以決定把這篇文章翻譯出來。
不過這篇文章實在用了很多英文的表達方式,我只能盡我中文能力翻譯成中文差不多的意思,建議英文能力不差的人可以去看看原文,更能體會作者要表達的。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某些開發者變得很有影響力,他們的 Twitter 就像是開發者的 Youtube,一個人說的什麼比他們做什麼還重要的,當一個人在社群很活躍或是在某家很不錯的公司工作時就會被認為是專家,人們會為了一個主題熬夜把它完成,然後在聚會上被大家當成大大。iOS 社群變成這些有影響力的人專屬的嗎?

我在過去幾個月都有去聚會,以講師或參與者的身份都有。我遇到很多我一起工作很久的人想要分享點什麼。我想要多接觸社群中的菁英,我是有那個機會的,那需要一些時間以及外部認證,像你在什麼公司工作,好讓那些菁英覺得值得給你機會。這對我來說是個很好的機會認識這些很棒的人,但也讓我更進一步認識這個社群,這些精英怎麼了?為什麼這些人總是不斷的去尋找那些最熱門的議題往身上攬?

有些議題不斷出現在聚會上,其中有些並沒有提供什麼有價值的東西,講者也沒有全力來為他的題目準備。講者為了一個講題而準備跟在一個議題上專研了好一陣子,你會發現這兩者所呈現出來東西有很巨大的差別。但人們為什麼要這樣做?一個能提供很多有價值的知識的演講的人通常是某不知名人士。這些人在一個議題上默默的專研,當他們有些成果時他們很願意分享,像UIKonf就是想要鼓勵這樣的人來分享。這樣的社群,人們看的是講題而不是講者,人們不在乎講者來自哪家公司,或曾經為誰工作過,或是他曾經寫過什麼文章,而是這個講者想要分享什麼。這樣的模式並不鼓勵創造菁英,他們希望的是一個扁平的社群。

我很希望可以看到更多元的東西,但實際上卻相反,一些相同的面孔總是不斷得出現在聚會上。聚會變成一個創造個人品牌並且可以接近這些菁英的場所。這些菁英主持著聚會,聚會也為這些菁英而生。開發者們被要求去研究某些題目,那些艱深的文件根本不被考慮。蘋果新發表的技術就是很好現成的講題來源:Protocol Oriented, Swift Open Source, Extension, Swift in the server 等。你可以根據某個主題建立你的個人品牌,在經過幾次聚會上談到這個主題,你就會被社群認為是某方面的專家。你可能甚至沒有真的實際用在開發什麼產品上,沒有處理過真實的問題,但那些文件以足以讓你準備簡報了,不是嗎?當主持的人在創造他的個人品牌時,社群並不被鼓勵分享,只有專家、菁英可以在聚會上說些什麼。

當這些人被認為是專家後,他們也變得很有壓力。這些壓力逼得他們要很活躍、要多參加聚會、要多上台分享東西、查看 Twitter 或是發文說我在最新的 Xocde beta 版本找到一個地方會閃退。可以想像有些人並做不到這些,這讓他們精疲力竭。我已經聽到好幾個不同的開發者說:「我必須要停止參加聚會,因為我快累死了」有些人則不能控制自己的虛榮心,跟這些菁英在一起讓他們感覺高人一等。不管你怎麼接近他們,他們回應你的方式取決於你跟他們水準差多少。這非常糟糕,這鼓勵社群變成一個金字塔的結構,這讓其他人的聲音難以被聽見尤其是那些初學者。當一個人開始學習 iOS 開發,他們會注意到幾個開發常被稱讚而且尊重,如果想要接近他們需要一些努力。包括更活躍不管在 Github、Twitter,稱讚這些社群菁英的 Tweets、他們的作品,好像這是你看過最好的程式,你的人生因此改變。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你會變得跟這些菁英一樣厲害。

我不覺得金字塔的結構會社群來說是好的(我也不覺得這對我們社會好)。我們因為追求的是一個更多元的扁平社群。一個有很多開發者但沒有誰特別厲害的地方,開發者被鼓勵分享他們所學,開發者是誰或他的公司並不重要。每個開發者,就像你,享受你所做的事情,並且分享你學到什麼給大家。

原文:In a world...


上一篇
為什麼不要自己一個人學寫程式
下一篇
打字速度重要嗎?
系列文
摘要翻譯矽谷相關的英文文章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