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第 12 屆 iThome 鐵人賽

DAY 9
1
自我挑戰組

持續 x 學習系列 第 9

成長心態 v.s. 定型心態

嗨大家好,我覺得自己快把一生的梗都寫完了,鐵人賽也不過進行到區區第 9 天。今天要和看倌們介紹的是「成長心態 (growth mindset)」和「定型心態 (fixed mindset)」這兩個概念。

Mindset

Mindset 一詞可簡單譯為「心態」,或者「心智模式」、「思維模式」。指的是每個人持有的一套假設、方法或觀念。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本小日記帳,記錄著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並且持續解讀這些事情代表什麼意思,我應該要做什麼等等等。這個監聽、解讀、決策的模式被稱為 mindset。

在【心態致勝】裡做了一個二元的區分:

  • 定型心態:相信人的素質是無法改變的,你需要證明你的素質有足夠的程度
  • 成長心態:人的素質只是發展的起點,可以透過努力、策略與他人的幫助,培養你的基本素質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00922/20129237wvOK6AwMD0.png

在 ALPHA Camp 的學習平台上,我們也常常可以看到「一份作業兩樣情」的狀況,如果我們運用 growth/fixed 的定義,將同學歸類成 growth 組和 fixed 組。針對「因為作業太難、無法自己寫出來而跑去參考同學作業」的情境,表面的流程看起來非常相似,但如果仔細推敲學生在 reflection 時留下的記錄,就會發現關注點和情緒產生分歧: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00922/20129237TE5kxKba8d.png

對班級經營者來說,fixed 組的比例太高是十分危險的訊號,表示一旦難度拉高,學生就會暴露在負面情緒的風險裡,死氣沉沉的氛圍也會互相影響,這個時候需要盡快引導 growth 組擴散他們的思維模式,重新點燃學生的能量。

心態致勝】一書裡從體育界、企業界、人際關係等不同角度論述了 growth mindset / fixed mindset 導致的巨大差異。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翻書,或者直接看 Carol S. Dweck 的 TED 演講

應用:體驗兩種 mindset,區分自己的狀況

在這篇文章裡我想花多一點力氣講講 growth mindset 和 fixed mindset 這組二元對立的框架要怎麼應用。

前文有提到,「分類」是 21 世紀以降很重要的方法論,將一個模糊不清的狀況進行細分、拆解,進而找到精準出手的空間。

Growth mindset / fixed mindset 也是一樣的道理。

這兩組 mindset 的區分並不是心理測驗,也不是性格缺陷。它只是把猶如鐘擺一樣擺蕩的人心區分成兩種方向,並且給予名稱。有了名稱就讓你有了思考的著力點,因此可以在腦海中對自己說「看來我這會兒是陷入了 fixed mindset 呢,待我來調整一下」。

每個人都有多面向的性格,在自己有安全感的順風領域,較能夠抱著 growth mindset 勇往直前,在陌生的領域,性格中較為脆弱的面向跑出來了,就容易掉進 fixed mindset。這是很正常的狀況。

在談論學習時,好的狀況當然是「常保 growth mindset」。

因此,growth mindset / fixed mindset 是一個很好用的區分框架,建議可以這樣應用:

  • 稍微認識一下這兩組 mindset 的定義(看看上面的 TED)
  • 回顧自己各種學習經驗,從自己的經驗中找出「growth mindset 應該就是這個感覺」和「fixed mindset 應該就是這個感覺吧」
  • 記住這些感覺,把他們當成 benchmark。
  • 繼續你的學習
  • 不順利時,適度發洩你的情緒,但記得小心注意 benchmark,停滯在 fixed mindset 裡的時間是否太久,若沒有打算放棄,需要適時地拉回來
  • 當你能夠意識到自己處在 growth mindset 狀態裡時,也別忘了感受一下所謂 growth mindset 到底是怎麼切換過來的,如果你能掌握那些幫助自己切換到 growth mindset 的元素,你就能學得愈久、愈遠

唯一的關鍵是你能不能辨認出自己當下所處的位置,並且讓自己位移到更佳的狀態。這幾天陸續介紹的框架與名稱,用意都是給予更多的 benchmark,幫助你判定自己的狀況。

保持動態、持續覺察。名詞觀點梗舖到這裡好像都差不多了,明天就讓我們進入重頭戲,好好切磋一下 reflection 究竟是怎麼樣的工程吧 >"< (一個害怕講不好的我)

Reference


上一篇
與其測量投入時間,不如測量循環次數
下一篇
回顧與發現:用 ORID 進行 Reflection
系列文
持續 x 學習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