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終是自我決定的。在天賦資質與環境的限制下,他要成為什麼,他就會成為什麼。——Viktor E. Frankl,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在這個系列的破題文章【自學動力:為什麼要學】中,我們介紹了一些簡單的、測量動力清晰度的方法。今天和大家推薦另一個框架,可以幫助你探索更深層的動力。
之前提過,大部分的人在學習一項技能時,常常會有超越學習主題以外的外部期待,也就是職涯的、或生涯的期待。因此,你需要定期回顧這些期待,運用你在學習過程中累積的產業知識,以及對自己的觀察,重新釐清目前的生涯探索方向。
生涯發展是最有效的深層動力,若你能弄清楚你當下在學習的事情,與你生涯發展之間的關聯,那麼你就能為一個相對獨立的自學者。這裡的獨立是指:你的持續力是內燃的,而不是由外部刺激的。
以下是一個生涯發展方向的視覺呈現,圖中有三個要素:
這張范式圖很通用,所以大家可能看過別的版本。
上圖的切入方法移轉自【從 A 到 A+】,刻意用三種不同的範疇切入,也就是考慮了外部需求和競爭,避免做生涯規劃時,視角過於從自己出發。
建議的使用方法是,把這三個圈轉換成問題,進行 reflection:
這種 reflection 比較是階段性做一次,例如半年回顧或季度回顧,如果你正在經歷一段很密集的成長期的話,也可以更密集地思考。
如果你認認真真寫下來,可能會有兩種情況:
是哪一種情況我想主人翁們自己心裡會有判斷,無論是哪一種,都很好,都是你下一回合的動力來源。
之前介紹 ORID 式的 reflection 時,有提過同儕間盡量公開分享會比較好。
但這種生涯發展式的,我就覺得私密程度比較高,除非你的信念已經很穩定了,不然貿然分享有時候可能會太在意別人的回應,所以不需要馬上分享。你可能會需要就其中的部分心得,和他人聊聊,驗證自己的看法,但不需要整篇分享。
到達另一個階段,你很確定自己的想法、也具有足夠的信念時,在這個階段與人分享常有鼓舞的效果,則多多益善。
「持續 x 學習」系列的前半場「成為具備持續力的自學者」到這裡告一段落了,今天用生涯規劃來做結,持續學習是一件辛苦的事,不管你正在學什麼,希望你都能找到自己最佳的戰鬥位置!
後半場是「打造令人持續的課程」,會改成從教學設計的角度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