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第 12 屆 iThome 鐵人賽

DAY 18
0
自我挑戰組

一個白天寫扣晚上炒股假日讀書工程師的投資理財筆記系列 第 18

《投資前最重要的事》筆記 (1):散戶投資人 vs 機構投資人

閱讀筆記與心得

愚笨的錢的極限

這章舉了一個關於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的例子蠻有趣的,來說明就連專業投資人要達到卓越績效是多麽困難。

這個例子是這樣,關於捐贈基金的績效,統計 25 年來的績效比較如下:

  • 耶魯大學捐贈基金:13.2%
  • 所有捐贈基金:8.4%
  • 60/40 股債投資組合:8.3%

從上面數據可以觀察到,多數專業機構投資人長期來說難以達成像耶魯那樣卓越的績效,甚至忙了半天可能還只贏過單純的 60/40 股債組合一點點。

耶魯大學捐贈基金投資長 David Swensen 解釋,這是因為資產規模龐大,所以能利用「另類資產類別」與「私募基金」等,來建構低風險高報酬之投資組合的機會,而這些投資機會不是一般散戶碰得到的。

因此他建議:「低成本的被動策略適合絕大多數沒有時間、資源和能力制定優質決策的散戶與機構投資人」。

 

長期思維

散戶真正應該重視的標竿(benchmark)其實是自己的個人目標。如果你的投資組合能為你實現那些目標,那麼不打敗市場又有什麼關係?

不管怎麼樣,投資這件事還是應該回歸到最初的財務目標設定,如果不知道自己的目標在哪裡,盲目的追逐高報酬和五花八門的投資方式,只為了賺到更多的錢,在長期的複利效果還沒產生前,也可能會因為不知道自己在幹嘛而感到空虛。

耐心永遠是金融市場中最大的自動補償器,長期而言,任何人都不可能藉由套利來賺走優質行為的所有利益。

這大概是最能讓自己在做長期投資時勉勵自己的一句話了,正因為散戶最大的優勢在於不需要對誰交代投資績效,如果明確的知道自己在幹嘛,就也不用對短期的波動感到煩惱。

在下跌的市場中買進且持有,遠比在上漲的市場中買進且持有困難得多。因為當房子著火時,所有人都習慣往外跑,沒有人會往內跑。

就像今年九月美股連續好幾天都在修正,每天都是睏霸賠錢,在「個股」的部分都會覺得是不是該處理了,像是會去想「要設定是不是突破 30MA 應該要減碼嗎?」,或是「到多少時要再加碼回買?」等等。很可能就是因為當初買的理由其實也沒那麼明確,就只是任由自己情緒起伏在操作。

但另一部分資產配置的部分,因為有明確的計畫過,就算從有賺變成虧損也能綁起手來完全不動作,甚至漸漸訓練自己在下跌時能勇敢加碼,不過未來的挑戰還是蠻多的,真的遇到 -10% 就是考驗自己心臟夠不夠大的時候了。

 

結論

When “dumb” money acknowledges its limitations, it ceases to be dumb. (當『愚笨』的錢承認了它的極限,它就不再愚笨) — 巴菲特

用這句話來做結是相當適合的,我的理解是身為一個散戶投資人,長期來說不可能達到像表現卓越的資本管理團隊的績效,因此應該正視自己的財務目標,並採取適當的計畫來達到令自己滿意的成果。

如果能這樣穩定的讓資產慢慢成長,那麼有沒有打敗大盤也不是那麼重要了。

連假的夜,寫文章沒有極限。

 

參考資料

  • 《投資前最重要的事》第一章:散戶投資人相對機構投資人

上一篇
《投資前最重要的事》書籍介紹
下一篇
《投資前最重要的事》筆記 (2):投資人最常犯的七個錯誤
系列文
一個白天寫扣晚上炒股假日讀書工程師的投資理財筆記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