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1 iThome 鐵人賽

DAY 2
0
自我挑戰組

不會講幹話的工程師大冒險系列 第 2

從疫情聊聊 WFH 是福音還是地獄

  • 分享至 

  • xImage
  •  

習慣是可以半自動執行的行為,但很依賴節奏;修練則是終身的追求,所以可以靈活。節錄自 劉軒《天上總會有雲,但你才是天空》

2021 年初時公司提供一次遠端演練,讓大家輪分流遠端工作。在兩個禮拜的演練後,感覺是換了一個地方工作,工作效率比辦公室還要高上許多。而且還可以利用原本通勤的時間去讀更多的延伸書籍,整體來說,若將來要長期遠端工作還蠻有信心的。

調整工作的節奏

在家工作的最明顯的好處是節省所有跟通勤相關的費用以及時間,歸納幾點影響最多的:

一個月喝手搖杯的次數,從 N (約 10 上下)降到 1 。試算一杯 50 元, 減少 9 杯,一個月就省下近 450 元在手搖杯支出上。當然除了金錢上之外,不喝飲料對於身體的負擔變小許多,而且喝水的頻率也相對提高。

在通勤的時間上沒有特別空下來多睡一些,平時就在通勤時間閱讀或熟讀新知來充實自己。但少了這段通勤時間,一開始工作時需花點時間進入狀況。後來想想把原本下班後的學習模式拉到早上 9 點,在腦袋運作半個鐘頭之後, 9 點半開始工作,馬上就進入開工模式。除了讓上班更快進入狀況提高效率之外,晚上的時間相對來說就空下來更多,讓原本只有幾個小時的運用,好像變得額外多更多。

讓大家知道你在做些什麼

我所在的開發團隊通常只進行線上語音會議,對我來說只能從聲音上來想像對方的表情,以及情緒的高低。所以在剛開始遠端工作時,看不到對方表情需不斷地去猜測,只依靠聲音讓我感到焦慮,因為我看不到對方的表情很難去解讀對方的意思是什麼。這與工具的操作無關,只是在人性的一面上,需要一些時間去做調整。

職場辦公室中,大家都可以觀察彼此之間的活動,像我們開發團隊有實體的 Scrum Board,可以很明確了解每個人的進度,但少了畫面,難免需要花一些時間對焦彼此之間的進度。如果團隊之中沒有這樣的會議去同步彼此之間的進度的話,那就主動出擊吧!一個星期一次大家一併同步,或是午飯的時間去聊聊做了些什麼,用輕鬆愉快的方式去進行,大家也會分享一些有趣的事情,舉例來說,就分享如何解決偏頭痛的小撇步。

當然同步資訊的做法,不是只限於同儕之間。適時地讓你的主管知道你做了哪些事,或是你有什麼煩腦可以跟他分享,讓他給你一些建議,甚至可以提供資源幫助你去解決。讓別人知道你在做些什麼,知道進度在哪裡之外,也可以讓對方產生信任感。讓主管掌握你的進度,將來有想要交付的任務或是績效面談,相信對你都會一些正面的印象。

身心靈的狀態

前面有提到自己曾經發生偏頭痛的狀況,說起來很有趣,從小到大從未有偏頭痛的症狀,偏偏在家工作大概一個月之後就時常發生。一開始擔心自己感冒想起要去看醫生,結果跟家人討論之後原來是偏頭痛,但為什麼發生我先觀察了自己工作環境以及作息。

當時我剛買了一個 28 吋的螢幕,檢查螢幕擺放的高度、椅子以及桌子,才發現椅子的高度低於桌子太多。換句話說每天都是聳肩在上班,當然連續幾個星期下來身體當然會跟你抗議。所以先讓椅子的高度調整,讓我的手可以高過桌面。適時地用滾筒跟按摩球去放鬆全身的肌肉,休息一個週末之後,偏頭痛的狀況就沒在發生過了。

身體上的狀況除外,還有一個是大家面臨到的跟同住的人相處時間變多了。有不同的面象去看待這樣的時間,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機會去了解同住的家人。有些事情彼此本來就存在著摩擦,在這段時間跟家人聊了許多平常的生活鎖事,還是工作上一些困難的地方。除了與家人的共處之外,也思考自己的人際關係、工作還有關心自己手上看得到的物品們。跟自己對話,了解自己內心的深處到底期望的是什麼。然後在這疫情共處的世界,去思考哪些是自己需要的,以利面臨更多的挑戰。

整體來說,很享受在家工作的狀態,但希望回到辦公室上班後,可以每個月有幾天可以享受這種轉換工作環境的做法。


上一篇
README,寫在開賽第一天
下一篇
不要被電影被騙了,工程師的日常很平淡
系列文
不會講幹話的工程師大冒險36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