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很懂得利用週休二日到處去旅遊,就以有吃有玩的觀光景點最受青睞,如果再附加上D.I.Y的手作,那就更受歡迎,也能長些知識,增加親子間的感情。早期的傳統的製造業,比較不懂怎麼去行銷自己的產品,只能靠買過的人口耳相傳,又加上交通沒有像現在那麼多選擇,也沒有媒體幫忙打廣告,名氣雖然大,但銷售有限,市場也有所限制,以致於傳一兩代之後,很多老字號商家就因此沒落下來。
為了求生存,因應時代的變化,老字號商家懂得利用電台和電視宣傳,例如黑松沙士和汽水,投下不少資金在廣告宣傳,尤其廣告中口號「喝黑松沙士,不驚火氣大」,讓人想到夏天悶熱火氣大時,第一時間就會衝到柑仔店去買,當然不單只是廣告行銷而已,工廠也開放讓機關團體參觀,也就是把工作場所和觀光結合再一起,再安排導覽人員帶領觀光客在工廠生產線解說,並致贈小禮物和推銷相關產品,這是一個相當成功的案例。
那如果沒有雄厚的財力作媒體宣傳,在農業、漁業產區的土產加工品要怎麼辦?除了靠農漁會推銷外,嘿嘿...就是靠宗教的盛會,神明繞境、作醮、神明生日,一大群信眾從南北二路大會師,就是擺市集推銷的時機,此時不出來亮相,更待何時?就會各自大顯神通,解決信徒們的食、衣、住、行、育、樂,還會整箱整箱的買回去,比媒體打廣告還要有效,例如大甲媽祖遶境,就會想到奶油酥餅、芋頭酥;北港媽祖繞境,就會想到北港有蔭油、醬油、蔴油和土豆油;屏東東港王船祭,就會聯想到櫻花蝦、黑鮪魚和油魚子。
現在由於網路相當方便,訊息的傳播很快,甚至有影片可以協助做功課,很多的觀光工廠得以重生,開始會作官網、粉絲團來宣傳產品,甚至會將起家的歷史還有所在地文史作結合,讓觀光客了解來龍去脈,甚至可以加入些宗教色彩,產品就會大銷售。最早推廣將在地導覽是鹿港,集結鎮上所有的居民加以培訓,甚至可以做到多國語言的導覽,將鹿港行銷到外國去,因為有導覽,讓鹿港重回「一府、二鹿、三艋舺」的榮光,不論是古蹟建築、土產美食、傳統技藝等資訊,在資料庫還未盛行時,鹿港就家家戶戶存有一本武功秘笈,做為推銷鹿港的知識寶藏,也是一個典範。
也許,企業的知識管理部分,可以學習民間有活力的方式,不再只是由上而下去制式傳遞,而是每一階層都能動起來貢獻,並集思廣益將知識集結成資料庫,高手就在民間,當然知識更是沒有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