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產業裡面,有一種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的商店,叫做南北雜貨,不論是乾貨、調味料、麵食、蛋品、香料、飲品、五穀雜糧等吃的,或者是餐盤、碗筷、五金雜貨等,只要顧客想一次買足日常用品,都可以在一間店完成,重點是商品還物美價廉,深受家庭婦女的喜愛,在面對裝潢美觀的超市、大型賣場連鎖林立的夾擊下,南北雜貨這一行還能生存下來,跟經營的方式走大眾、多元路線是有關的,以此為致勝點。
即便商品可能跟超市或大賣場重複,但只要跟傳統市場連結在一起,就不怕有生存的危機,例如說端午節包粽子,要買蛋仁、香菇、蝦米、粽葉、粽繩、糯米、栗子、滷包、調味料、醬汁等材料,去超市和大賣場可能還不一定能買全,但南北雜貨可以,也許去菜市場買豬肉和蔬菜、水果後,就順手進去南北雜貨購買,不用再分好幾趟,也不用煩惱買不到。
南北雜貨能生存,主要在採購端的以量制價,採購者外出採購大宗材料,必須要掌握幾點:1、非高價品;2、低價購入;3、量要大;4、貨源穩,簡單講就是直接買斷,因為主要是購買群不只面對小家庭而已,而是大量採買的餐廳、小吃店,如果不能足量全天候廉價供應,那餐廳、小吃店就傷腦筋了,對!其實南北雜貨就是要和飲食業互相依存,否則你要怎麼能確定產地直送有斷貨的風險,譬如天災地變的時節,斷料可是連生意都不用做。
當然要開南北雜貨,自己就要設定屬性,如果還要附加海鮮、肉品、火鍋料等,倉庫就要多元,冷藏、冷凍與常溫都要有,不然腐壞的速度可是很驚人,尤其在夏天時節。還有就是蛋品,這是挺熱賣的品項,但是相對也有很大的風險,除非是皮蛋或鹹鴨蛋,雞蛋、鴨蛋很容易因為碰撞而發生「蛋蛋的唉傷」,一般來看用紙箱可以解決,但還要有承重的鋪墊,就是農村不要的稻殼、米糠,效果非常好。
也就是賣每一樣東西,長期累積下來的「智慧」、「知識」與「策略」是賺錢的重要法寶,而且面對同行的競爭,也要懂得「市場區隔」和「市場調查」,才能長期立足在菜市場,材料供應商與南北雜貨在一天營業時間裡面,也要隨時去逐家關注供貨量,用系統去紀錄進出貨的時曲線、日曲線、週曲線、月曲線以及年曲線,有點像股票的走勢分類,不過這不誇張,也就是說「健人就是腳勤」,零售商、批發商才會抓的住,不然,只要出一次包,合作關係也就跟斷絕往來是平行的。最後,市場上的買賣,絕不是我們想像中那樣的銀貨兩訖那麼簡單,一來一往,可是很大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