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型(agile or scrum)專案管理
敏捷型專案比較像沿用一連串PDCA的流程,但加強一個循環(cycle)的內容物,如短衝規劃會議(Sprint Planning Meeting)、每日站立會議(Daily Scrum)、衝刺後審查(Sprint Review)、短衝自省會議(Sprint Retrospective),並且定義3個角色產品經理(Product Owner)、指導教練(Scrum Master)、開發團隊(Develops)來進行團隊組成與開發流程。然後加上願景(Vision)、產品藍圖(Product Road Map)、看板(Kanbon)、人物誌(Personas)作為指南針,再以計畫型心法為基底,改良為敏捷專案的心法。這種專案手法較能因應「高度創新」、「高度不確定性」等特性之專案。
圖片摘至https://www.pmi.org/learning/library/agile-project-management-scrum-6269
團隊組建之初,會共同建立專案的願景,這個願景會成為日後專案追求的目標與方向。然後團隊會建立人物誌(Personas),這與行銷學(Marketing)中的目標客群TA(Target Audience)類似。透過人物誌的形塑,產品經理(Product Owner)將根據人物誌的特徵,探索終端使用者(End User)的使用者故事(User Story),經常使用的手法有訪談(Interview)、問卷調查(Questionnaires)、觀察法(Observation)。
隨著時間的進展,蒐集的故事(Story),將會被納入產品待辦清單(Product Backlog)。團隊以高價值高風險的故事為最高優先級,充分討論後,由產品經理決策哪些故事置入衝刺待辦清單(Sprint Backlog),並由開發團隊(Develops)協助將故事(Story)拆分為執行事項(Task)。通常進入衝刺後,不輕易變更衝刺的內容。衝刺結束後,必須產出「可使用」的產品,且這個產品必須比上個衝刺有額外的增量(Increment),也即是帶來「價值」。
當衝刺完成的越來越多,每次的增量(Increment)應該會逐步向著原本的願景(Vision)靠攏,最終達成「高度創新」的願景,推出搶佔藍海市場的新產品。
在實務運作上,由於敏捷建基於「人治(團隊共治)」的心法,導致許多人會望文生意,認為敏捷專案就代表「快速產出」。這句話說對也對,說不對也不對。對的是如果真的培養出高效團隊確實可以達成快速產出的目標;不對的是敏捷指的是團隊對於外在變化的反應很敏捷。換句話說,就是多數人把敏捷專案當作不會延遲(Delay)的仙丹妙藥,而非追求高度創新、高價值的產品開發。這就好比我們看到林志玲代言的漂亮衣服,看到廣告後我們覺得好棒的形象、好美的外型,所以我們就馬上行動去把那件衣服買回來穿。穿上去以後才發現一點都不如廣告般美好,反而好像金環帶在豬鼻上一樣,整的一個四不像。探究原因才發現,原來顏值不如她、身材也不如她!所以該改善的是,先去整個容再好好減肥塑身,才有空間討論是否穿上這件華麗的衣服,進而達成完美的形象。
※PM_Coach目標:以成為「專案管理達人」為志業
歡迎加入Line社群(可匿名)討論專案管理
https://line.me/ti/g2/PaE0x_gPBuzIReP982aWwSphbpjx81Zw-LMlWg?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
可掃QR code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