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4 iThome 鐵人賽

DAY 4
0

小時候學習英文時,很多人都會對這段對話印象深刻:

How are you?
I a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這段對話深深烙印在我們的記憶裡,即使長大後,每當被問到「你好嗎?」時,我們還是習慣性地回答:「不錯啊,你呢?」但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可能並不真的感到「不錯」,甚至可能剛剛經歷了一些生活中的鳥事。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像被制約似地回答「不錯」,因為這樣的回答方式早已深深嵌入我們的神經迴路裡,從小就被教導要這樣回答。
在日常生活中,當父母問孩子「你今天過得怎麼樣?」時,孩子往往也會回應一個簡單的「不錯啊」。這類問題的出發點是關心,但這樣的回答其實無法真正達到理解和關心的目的。直到有一天,我在朋友家共進晚餐時,才發現原來相同的問題也可以引發完全不同的對話氛圍。
那天,朋友的父母先分享了自己一天的經歷。當他們問朋友「你今天怎麼樣?」時,朋友便滔滔不絕地分享了他的經歷,整個餐桌的氣氛頓時變得熱鬧起來,我也不自覺地參與了這場有趣的對話。為什麼相同的問題能夠帶來如此不同的對話體驗呢?我終於明白,問題本身並沒有錯,關鍵在於父母先提供了一個真誠的回應範本,讓孩子明白這個問題背後期待的是更具體、更有內容的回答,而不是一個「I am fine」的制式回應。
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與生成式 AI 的互動。AI 沒有先天的經驗或範本來回答我們的問題,因此只能依據已知的資料庫給出它認為最合理的答案。如果我們有特定的需求和目標,只是簡單地提出問題,而不清楚表達我們的期望,AI 的回答可能會非常廣泛,讓我們陷入大量資訊中而不知所措。因此,像那位朋友的父母一樣,先定義我們期望的輸出範本,才能讓我們得到更理想的回應。


以下是一些我常使用的輸出定義方法。在未來與生成式 AI 互動時,你也可以隨時思考這些輸出是否符合你的需求,並不斷進行調整。

Google Sheet 格式
這種格式特別適合需要大量資料整理的情境。一個整齊有條理的表格能在後續的資料處理中給予很大幫助。例如,如果我想學習投資股票的常見術語,我可以請 AI 幫助我整理成 Google Sheet 的格式:
提示詞 (Prompt):"我想要學習股票投資,但我發現在股票市場和公司財報中有許多我不懂的專有用詞。請你身為一位投資專家,幫助我理解這些常用術語,並把內容整理成 Google Sheet 格式。"
表格格式:名詞 (英文) | 名詞 (中文) | 解釋 | 實際例子
如果有其他資訊可以幫助我更好地理解這些詞,請一併加入表格中。

文章撰寫
這類包含了文章、社群貼文或電子郵件等。我看到很多人只是簡單地提出一個需求,然後請 GPT 生成一篇文章,但通常這樣的內容可能會顯得不清晰,最終讓人失去興趣,決定自己重新寫。其實問題不在於 GPT 無法寫出我們想要的內容,而是因為 GPT 不清楚我們的具體要求。最佳方式是先寫出幾篇內容(即使覺得不夠好,也可以請 GPT 幫助優化),然後將這些內容作為範本,在提出需求時一併提供範本,這樣 AI 就更能理解你理想的輸出形式。我在工作中有一個專門幫我寫作的 GPT,經過多次的學習和合作,它現在已經能模仿我的語氣,幾乎不需要範本就能輕鬆生成我需要的內容。所以,如果你在工作或生活中經常需要寫作,建議你也培養一個自己的寫作 GPT,久而久之,它會成為你的寫作代理人!

限制性回答
這種方式適用於我想進行對話或有趣活動時的場景。例如,當我想和 GPT 有一個像朋友一樣的對話時,如果沒有定義輸出,每當你提出問題,GPT 可能會非常熱心地提供大量資訊,而你可能只是想找人聊聊而非一位老師。比如,你今天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困難,無法好好靜下來思考,GPT 可以成為你的得力助手。你可以在對話開始時明確告訴 GPT:「我想有個人幫助我梳理思緒,請你在回應時只針對我所說的內容再提出問題,幫助我思考,除非我需要,否則請不要提供過多的資訊或建議。」


以上是我在使用生成式 AI 時常用的一些輸出定義情境。我相信你也能找到更多適合自己的方式,並與 GPT 培養出你們的默契。下一篇,我們將進一步討論關於個人的對話風格——你習慣怎樣的說話方式?你喜歡他人如何回應你?


上一篇
提示基礎 2:開啟對話的三要素
下一篇
提示基礎 4:找到適合自己的語言
系列文
30 個 Daily Prompt——善用生成式 AI,讓生活更簡單14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