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2
1
IT 管理

重構工作流-在 AI 的夾擊下,泛 PM 職能應該如何生存並且持續提升管理力系列 第 2

Day2. 別再追新的 IT 管理工具了!用系統化拆解,找出 PM 能力升級的關鍵突破口

  • 分享至 

  • xImage
  •  

你是否也跟我一樣,有過類似的經驗:

早上9點進公司,晚上9點才離開,中間經歷了6個會議、回了30封訊息、改了5版PRD,但躺在床上時卻說不清今天到底完成了什麼重要的事?

與身邊的 PM 朋友們交流,有超過半數的人表示自己很忙但普遍缺乏成就感,說實話,我們的日常,常常很像在玩小時候的打地鼠遊戲(而且還不好玩):需求突然冒出來→趕緊寫文件→開會討論→發現有風險→加班追進度→循環往復。這種反應式工作模式讓人永遠在救火,卻很難真正提升專業價值。

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提升我們的效率或更快解決問題呢?我們常常依靠經驗或直覺來判斷問題並做出決策,今天覺得該加強簡報,明天又認為需要補強專案管理軟體,後天則跑去上技術課程。這些努力本身並沒有錯,但如果缺乏系統性的拆解,就像在黑箱裡盲目嘗試——補了很多技能,卻始終沒有解決真正的瓶頸。如果我們依然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去學新技能,只會讓自己陷入無止境的焦慮。

想要有的放失的升級,需要先有系統化思維。

什麼是系統化思維

如果你是一個IT系統架構師,面對一個運行緩慢又擁腫的系統

編按:我絕對沒有在影涉任何系統 (笑)

要改善這個緩慢又擁腫的系統,你會怎麼做呢?

我相信絕對不是憑感覺做單點突破,讓效能增加就了事,而是會先進行以下:

一、模組拆解

把複雜系統分解成獨立的功能模組,清楚知道每個模組負責什麼。

二、瓶頸診斷

找出哪個模組是真正的效能瓶頸,避免在「非關鍵路徑」上浪費開發資源。

三、精準優化

針對瓶頸模組,選擇最適合的優化策略——有時是流程改進,有時是工具輔助,有時是人力配置調整。

這就是系統化思維的方式,套用到PM工作上,就是不再憑感覺拍腦袋,而是有系統地找出真正的卡點。

PM 為什麼總是自嘲是「全能打雜工」?

打開 104,會發現傳統對PM的描述往往是這樣的:

  • 「要有同理心,能跟各種人溝通」
  • 「要懂一點技術,至少知道開發在做什麼」
  • 「要會寫PRD,把需求講清楚」
  • 「要能推進度,確保專案按時交付」

恩…對,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問題來了:這些能力之間是什麼關係?優先順序如何?什麼時候該強化哪一塊?

……,沒有人給得出標準答案。

這樣的結果就是PM變成像個全能打雜工,今天被說溝通不夠力,就去找教練;明天被說文件不清楚,就買個 Hahow 寫作課;後天專案延期了,就裝個號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的新的專案管理軟體。

這種破碎式的學習(或採用新工具),就像沒有架構圖的系統一樣,用補丁 Patch 的方式,越補越複雜,越用越混亂。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05/201055289eMaIt8LZ0.png

先系統化診斷:拆解 → 找卡點 → 設法增效

提升 PM 能力不是靠點狀的「多會一個工具」,而是靠系統化診斷

  1. 拆解:明確劃分 PM 的核心模組。
  2. 找卡點:判斷目前卡在哪個模組(例如文件力不足、風險意識缺乏)。
  3. 增效:針對模組問題,決定是靠流程優化、人力分工,還是用工具輔助。

這是一個「診斷—處方—優化」的循環。只要能用這種方式審視自己,就不會陷入「新工具越多越焦慮」的陷阱,而是內心有方舵,自主掌握要升級的方向。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05/20105528Z79AFclGVi.png

PM 核心工作的模組拆解

了解了上述的東西之後,請允許我基於這幾年的經驗,試著把 PM 的核心職能拆解成七大模組。每個模組都有明確的功能定義、常見問題,以及對應的升級 Patch 路徑:

模組一:需求與方案設計力

核心職能:將模糊的需求(俗稱通靈),轉化為清晰可執行的產品方案

常見卡點

  • 需求調研不夠深入,憑直覺或老闆鴨霸意見做決定 (俗稱 BX,Boss Experience)
  • 方案設計流於表面,缺乏替代方案比較
  • 沒有建立需求驗證機制,做出來才發現不對

升級路徑:建立「深度調研→多方案初步設計→快速驗證→收斂解法」的標準流程

建議可嘗試 IT 工具做輔助:用AI檢索工具做競品調研,用語音轉文字記錄用戶訪談,用比較少幻覺的摘要工具整理調研資料

模組二:文件力

核心職能:將複雜資訊結構化呈現,讓專案中來自不同領域的不同角色都能理解執行

常見卡點

  • PRD寫得太詳細 (把 PRD 當創作作文),開發者懶得看
  • 文件太簡略(把 PRD 當 Brief 報告),開發者在實作時一堆問題又得再通靈
  • 維護更新困難,版本管控混亂

升級路徑:學會「分層文件架構」—— MECE 法則不重覆不遺漏 + 簡潔規格化,並建立版本管理機制

建議可嘗試 IT 工具做輔助:用AI生成文件框架,用知識庫工具管理文件版本,用自動摘要工具產生簡化版本

模組三:表達力

核心職能:針對不同對象調整溝通方式、內容深度和呈現載體

常見卡點

  • 一份簡報走天下,老闆嫌太細、工程師嫌太空泛
  • 口頭說明邏輯混亂,重點不突出
  • 視覺呈現單調,難以引起共鳴

升級路徑:培養「多版本轉譯能力」,同一個專案能產出管理層、執行層、技術層三種表達版本

建議可嘗試 IT 工具做輔助:用AI快速生成不同版本簡報,用設計工具提升視覺效果,刻意練習口頭表達

模組四:推進協作力

核心職能:在跨部門協作中維持專案進度和品質

常見卡點

  • 會議過多,又議而不決
  • 進度透明度不足,團隊資訊落差
  • 問題提出或發現得太晚
  • 團隊成員對優先順序認知不一致

升級路徑:借鑑 Scrum 儀表板的資訊同步精神,讓團隊每一位成員都能清楚掌握專案全貌及自己在其中的位置

建議可嘗試 IT 工具做輔助:用協作平台同步資訊,用會議摘要工具記錄決議,用視覺化工具展示進度

模組五:風險管理力

核心職能:提前識別潛在問題並建立應對機制

常見卡點

  • 被工程師視作「趕鴨子上架催促哥」,只關注時程不關注品質
  • 風險識別能力不足,總是被動反應
  • 缺乏風險溝通技巧,容易製造不必要的恐慌

升級路徑:從「進度管理者」升級為「風險導航員」,建立風險識別和溝通的流程

建議可嘗試 IT 工具做輔助:用數據監控工具提前預警,用風險評估框架系統化分析

模組六:決策力

核心職能:在不確定環境中做出相對正確的判斷

常見卡點

  • 資訊過載,難以抓住關鍵因素
  • 容易被團隊成員或利害關係人的強勢意見帶風向
  • 面對沒接觸過的陌生領域時判斷力下降

升級路徑:培養「批判性思維+快速學習能力」,建立決策框架和資訊篩選機制

建議可嘗試 IT 工具做輔助:用AI快速掌握新領域知識,用對話式人機互動深化思考及輔助判斷

模組七:抗壓力

核心職能:維持長期工作效能和心理韌性 (其實很重要,但因為把人當成機器的思維而經常被忽略討論)

常見卡點

  • 長期加班導致效率遞減
  • 壓力管理不當,影響決策品質
  • 缺乏能量恢復機制

升級路徑:建立「能量管理」觀念,學會在高強度工作中保持身心健康

建議可嘗試 IT 工具做輔助:用時間追蹤工具分析效率,用 AI 寫 GPTs 充當自己或團隊能量教練,用冥想 app 提升專注力

找出你的瓶頸在哪?每個人不太一樣

洋洋灑灑寫了很多,謝謝你耐心讀到這裡。由於每個人的狀況都不一樣,接下來,我想邀請你暫停下來做個5分鐘的自我診斷:

Step 1:工作任務歸類

回想上一週的主要工作,嘗試將它們分類到上述七大模組中。

Step 2:模組負荷評估

用 1-5 分做評估,評估出你的每個模組的「時間投入」和「產出滿意度」:

  • 給分越低,表示幾乎沒時間投入或是產出很不滿意
  • 給分越高,表示投入很多時間或是產出非常滿意

接著,將產出滿意度放在分子,時間投入放在分母:

例如:

<需求與方案設計模組> 4/2=2

<風險管理模組> 1/5=0.2

Step 3:找出失衡模組

透過上面的做法,就可以直觀地感受到自己失衡的模組是哪一塊了:

  • 過勞模組:時間投入高但滿意度低的模組(可能需要流程優化或工具輔助)
  • 潛力模組:稍微加強就能顯著提升整體效能的模組

以這個例子來說,<需求與方案設計模組>屬於你的潛力模組,目前不需要特別加強,只需維持現狀即可;反之,<風險管理模組>則是你現階段急需提升的重點。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05/20105528fYmTrSzP9N.png
這樣做完後,可能就會發現:問題可能不在於我們不夠努力,而是不夠努力在於那些「模組失衡」的地方。就像工程師在做系統效能調較一樣,找到真正的瓶頸之處,才是關鍵的第一步。

從憑感覺的隨機升級到有系統地進化

智能時代的PM要想升級,本質上其實是一場「工作方式的重構」。

過去我們習慣被動被追著跑:有什麼問題就學什麼技能,有什麼工具就試試看。這種方式在變化緩慢的時代或許有效,但在AI工具層出不窮的今天,會讓人陷入永無止境的學習焦慮。

真正的路徑應該是:先解構,再依循著模組進行系統化診斷,最後再選擇精準的優化方式。


上一篇
Day1. 為什麼我們越拼越累,反而越沒效率?
系列文
重構工作流-在 AI 的夾擊下,泛 PM 職能應該如何生存並且持續提升管理力2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1 則留言

0
vickihsu
iT邦新手 5 級 ‧ 2025-09-05 20:37:11

使用水晶變成鑽石的過程說明PM提昇能力的比喻真有創意,而且很貼切,希望每位PM都可以成為獨特的鑽石

我要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