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9
1
生成式 AI

PM不加班的AI便利貼系列 第 9

09_PM不加班的AI便利貼_分類任務設計新工作流程

  • 分享至 

  • xImage
  •  

在評估一項工作任務時,可以從三個面向來建立判斷依據:「可執行性」、「效益分析」、「複雜度」。這三個維度能幫助我們看清哪些任務適合引入 AI 工具,哪些則需要人力介入。

  1. 可執行性

目的在於確認任務是否能夠被數位化,以及 AI 是否能有效切入。可以從三個問題來檢視:

資料是否已經數位化?

是否需要高度人為判斷?

使用的系統或工具是否穩定?

將這些問題量化成分數,越高代表越適合導入 AI,能帶來更明顯的效率提升。

  1. 效益分析

效益可以用投入人力成本來量化。假設以人員的平均時薪來估算,就能推算任務的年度成本。這裡可以參考 FTE(Full-time Equivalent,全職人力當量)的計算方式:

FTE=(頻率x資料筆數x每筆資料時間(分鐘))/(60min x 每日工作時間8小時 x 一年工作天數 260天)

透過這個公式,我們能夠把「看似零碎的小任務」轉換成實際的工時與成本。

  1. 複雜度

複雜度的重點在於完成任務需要跨多少工具或平台。

如果一個任務只要在同一個瀏覽器裡就能完成,複雜度低。

但若是必須先用 A 軟體,再切換到某 SaaS 服務,最後再透過瀏覽器整合,那就是高複雜度任務。

複雜度的判斷能幫助我們釐清「人類該在哪些時間點介入」。

把三個面向的評估結果放到定位圖上,就能更直觀地決定優先順序:

第一象限:複雜度高 × 效益低 → 長期改進(Long-Term Improvements)

這些任務短期內 AI 幫不上太多忙,但可以逐步優化,長期慢慢累積效益。

第二象限:複雜度高 × 效益高 → 必須馬上改進(Must-Do Improvements)

這類任務值得立即投入 AI 工具,但往往需要多次嘗試,才能達到穩定效果。

第三象限:複雜度低 × 效益高 → 快速收穫(Quick Wins)

最佳導入AI的任務項目,AI 介入後立刻能感受到成效。

第四象限:複雜度低 × 效益低 → 容易落地(Low Hanging Fruits)

這些任務可以隨手讓 AI處理,若效益不高,交給人類直接完成也無妨。


上一篇
08_PM不加班的AI便利貼_分析任務,讓你不加班
下一篇
10_PM不加班的AI便利貼_運營維護AI Native的新型工作流
系列文
PM不加班的AI便利貼12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2 則留言

0
Leodaddy
iT邦新手 3 級 ‧ 2025-09-12 08:58:24

分類任務真的能認自己的思緒比較不會被羈絆,按著任務一步步來達成任務!

0
Rson
iT邦新手 3 級 ‧ 2025-09-12 21:24:36

二維度分類很實用,直接就能快速做決定

我要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