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聊到了 Scrum 這個敏捷的基礎作戰單位,以及如何透過 LeSS 框架,讓多個 Scrum 團隊為同一個產品協同作戰。但你可能會想,如果團隊間的依賴性很高,整合總是出問題,有沒有更強調「整合」的框架呢?或者,如果我的團隊工作性質不是專案導向,而是持續不斷的任務流,那該怎麼辦?
敏捷的世界百花齊放。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另外兩個強大的敏捷實踐:專為整合而生的 Nexus ,以及專注於流暢交付的看板方法 (Kanban) 。
敏捷實踐框架 (三):大型敏捷Nexus(Scrum 團隊的「復仇者聯盟」)
Nexus 是由 Scrum 的共同創始人 Ken Schwaber 與 Scrum.org 開發的規模化框架。它同樣是建立在 Scrum 的基礎上,但其核心目標是最小化並管理多個 Scrum 團隊之間的依賴性,以確保每個 Sprint 都能交付一個真正「整合」好的產品增量 (Integrated Increment)。
如果說 LeSS 是讓多個 Scrum 團隊「各自努力,目標一致」,那麼 Nexus 就像是為了解決一個共同的巨大挑戰而組建的「復仇者聯盟」。它同樣適用於 3-9 個 Scrum 團隊協作,但更強調整合 。Nexus 框架中新增了一個「Nexus 整合團隊 (Nexus Integration Team)」,這個團隊由 PO、一名 Scrum Master 以及來自各個 Scrum 團隊的適當成員組成,這個團隊唯一職責就是確保整合工作順利完成。
為了強化整合,Nexus 在 Scrum 的事件之上,增加了一層協調機制:
優點:
缺點:
痛點一:管理複雜的跨團隊相依性
解決方案一:
讓 AI 自動分析程式碼的提交、專案管理工具中的任務,並繪製出相依性圖,提前標示出可能發生衝突的點,讓 Nexus 整合團隊能更有效率地工作。
敏捷實踐框架 (四):看板方法 (Kanban)
Kanban 源自豐田的精實生產系統,它的核心理念非常直觀:將工作流程視覺化,並限制在製品 (Work in Progress, WIP) 的數量。 團隊會把所有任務以卡片形式貼在看板上,從「待辦」欄一路移動到「完成」欄。透過限制每個流程階段的卡片數量,團隊可以輕易發現瓶頸在哪(例如:卡片都堵在「測試」欄),並集中資源解決,從而優化整體工作流的效率。
看板方法 (Kanban) 與 Scrum 不同,它不是一個有固定角色、事件和時間盒的框架,而是一種專注於改善工作流程、提升交付效率的方法。它的核心理念是「可視化」與「流動」。
核心實踐:
優點:
缺點:
痛點一:Kanban 流程中,「需求澄清」成為新瓶頸
在 Kanban 看板上,一張卡片從「待辦」移到「開發中」前,團隊必須清楚知道「要做什麼」。如果需求描述不清,或缺乏視覺參考,開發者就得花大量時間和產品經理來回溝通,導致卡片在「待辦」區停滯不前,成為流程的瓶頸。
解決方案一:
團隊可以在需求梳理階段,就利用 Uizard、Stitch 或 Framer AI,根據需求描述快速生成介面原型。這樣一來,每張進入「開發」欄的卡片,都附帶了一個清晰的視覺稿,讓開發者能立即上手。
總結來說,當你面對的是一場需要多兵種(多團隊)協同作戰,且整合是最大挑戰的大型戰役時,Nexus 提供了明確的指揮與協調架構。而當你的戰場更像是一個永不停歇的後勤補給線,需要確保物資(任務)能夠持續、順暢地送達前線時,Kanban 則提供了最佳的流程管理方案。
敏捷的世界就像一個寶庫,Scrum、LeSS、Nexus 和 Kanban 都只是其中的工具。沒有哪一個是最好的,只有最適合你的團隊和產品的。從 Scrum 到 Kanban,從單一團隊到大規模協作,敏捷開發的核心始終是「人」與「應變」。而 AI 工具的出現,並非要取代人的創意與溝通,而是作為強大的輔助,讓我們能更快地將想法化為現實、更清晰地達成共識、更低成本地擁抱變化。學會駕馭這些 AI 工具,將是我們在敏捷之路上,跑得更快、更穩的關鍵。
Moon:黛西,我現在懂了!Scrum 像是一個短跑衝刺團隊,Kanban 則像是馬拉松選手,而 LeSS 和 Nexus 則是大規模的跑團協作!
黛西:沒錯!而且現在我們還有 AI 這個超強教練,無論是哪種跑法,都能讓你的團隊跑得更快、更穩。找到最適合你的方法,並善用工具,你就能成為真正的「變化應對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