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4
0
IT 管理

敏捷組織的五項修練系列 第 14

Day 14. 敏捷組織的五項修練:從「我執行」到「我願意」- 有覺知力的行動

  • 分享至 

  • xImage
  •  

「覺知力的深度,決定行動力的效度。」

強摘的水果,不會甜

有一條簡單的、源於自然的真理:強摘的水果,不會甜。 一顆果實,需要在陽光、雨水與時間的共同滋養下,自然地成熟、飽滿,它的風味才會達到頂峰。任何試圖透過外力催熟、提早採摘的果實,即便外表看起來相似,其內在的滋味與香氣,都與自然成熟的果實有天壤之別。

組織的行動也是如此。一個被強迫的、僅靠外部壓力或指令驅動的行動,即便最終能夠產出一個「看起來完成」的結果,它也必然缺乏生命力、創造力與卓越的品質。本章旨在探討,一個敏捷組織,如何創造一片豐沃的文化土壤,讓成員能夠發自內心地投入,從而結出那「自然成熟」的、豐碩甜美的行動果實。

行動不等於執行:從「完成任務」到「我想要」的轉變

在探討如何提升行動品質之前,我們必須先做一個最根本的區分:行動 (Action) 不等於 執行 (Execution)。

  • 執行 (Execution),是一種回應外部指令的過程。它的能量來自於「老闆要求」、「流程規定」、「KPI 驅動」。執行者的心態是「請告訴我該做什麼」,其目標是符合要求、完成任務、避免犯錯。這是一種被動的、契約式的關係。

  • 行動 (Action),則是一種源於內在意願的展現。它的能量來自於「我想要」、「我認為這很重要」、「我相信這能創造價值」。行動者的心態是「我看到了一個需要被解決的問題」或「我渴望創造一個更好的未來」。這是一種主動的、創造式的關係。

一個組織如果只能驅動「執行」,那麼它產出的品質上限,就是「符合規格」。唯有當組織能夠點燃成員內心的「我想要」,激發出真正的「行動」時,通往「卓越」與「創新」的大門才會被打開。

當責的行動才有成功的可能

「我想要」的意願,是行動的火種,但它還不足以燎原。要讓這份意願能夠穿越現實世界的重重阻礙,抵達成功的彼岸,它必須與「當責 (Accountability)」緊密結合。沒有當責的行動,成功率等於零。

「當責」意味著行動者在說出「我想要」的同時,也等於做出了一個莊嚴的承諾:「我願意為這個行動的全生命週期,以及它所創造的一切結果,負起全部的責任。

一個缺乏當責的行動是脆弱的。當遇到第一個困難時,行動者會開始尋找藉口;當結果不如預期時,他會試圖將責任推給他人或環境。這樣的行動,如同無根的浮萍,稍有風浪便會翻覆。

反之,一個當責的行動,充滿了韌性。行動者因為從一開始就做好了「全然承擔」的心理準備,他會將所有的挑戰都視為過程的一部分,並從每一次的挫敗中汲取學習,不斷修正航向。當責,是將行動的意願,轉化為持續實踐的毅力與承諾。

覺知力的深度,決定行動力的效度

當一個行動者具備了「我想要」的意願,也擁有了「我承擔」的當責姿態,接下來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如何確保這個行動是有效的? 如何確保弓箭手的熱情與力量,能夠真正地射中靶心?

答案,就在於覺知力覺知力的深度,決定了行動力的效度。

覺知力如同神射手的眼睛與內心,它在行動的每一個階段,都為行動者提供最關鍵的校準:

  • 行動前:意圖的校準

    覺知力幫助行動者向內觀照,看清自己「為何而做」。這份對意圖的覺察,確保了行動從一開始就瞄準了真正有價值的目標,避免了在錯誤的方向上空耗能量。

  • 行動中:過程的正念

    覺知力讓行動者在行動的過程中,保持對當下的專注。他能敏銳地察覺到自己與團隊的狀態、環境的微細變化,並隨時進行微調。這確保了行動的過程是高品質、高適應性的。

  • 行動後:影響的承擔

    覺知力讓行動者能夠完整地看見並承擔行動所造成的所有影響,包括那些隱性的、非預期的漣漪。這份全面的看見,是最高品質的學習回饋,它能確保下一次的行動,比這一次更有智慧、也更有效。

覺知力,正是將「當責的意願」轉化為「有效的成果」那最關鍵的煉金術。

領導者的修練:從「追求成果」到「培育覺知」

對於一個敏捷組織的領導者而言,本章最終指向一個深刻的修練轉變。如果期待團隊能持續產出卓越的成果(那顆自然甜美的果實),那麼領導者就必須將自己的專注度,從 直接追求與管理「成果」,轉移到 間接培育與灌溉「覺知」 之上。

領導者的核心任務,是創造一個能讓團隊成員 充分覺知 的環境。這份「充分覺知」,包含了兩個層面:

  1. 清晰的覺察:領導者需要透過極致的透明化,讓團隊清晰地看見全局——包括組織的願景、策略的意圖、當前的挑戰、以及他們的工作對整個系統的真實影響。
  2. 深刻的當責:領導者需要透過充分的授權與信任,將責任真正地賦予團隊,讓成員感覺到「這是『我』的事」,而不僅僅是「公司的事」。

當一個團隊或部屬,被賦予了這樣充分的覺知——他們既看得清戰場全貌,又感覺到自己是這場戰役的主人翁——那麼,正確的、高品質的行動,將會自然地湧現

領導者將不再需要去鞭策、去催促、去微觀管理每一個「執行」。他的工作,是成為一名專注的「園丁」,致力於鬆土、澆灌、提供陽光,然後信任那顆名為「行動」的種子,會在覺知的土壤中,以它自己最好的方式,茁壯成長。


上一篇
Day 13. 敏捷組織的五項修練:救災鏟子超人 - 台灣公民社會展現的行動力與韌適力
下一篇
Day 15. 敏捷組織的五項修練:臣服~ 引導組織放下不再有效的模式?
系列文
敏捷組織的五項修練16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