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5
0
IT 管理

敏捷組織的五項修練系列 第 15

Day 15. 敏捷組織的五項修練:臣服~ 引導組織放下不再有效的模式?

  • 分享至 

  • xImage
  •  

「有意識地決定我們不做什麼?」

進化,始於有意識的「放手」

組織的進化與成長,如同所有生命系統一樣,是一個不斷新陳代謝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中,最關鍵也最困難的一環,便是「代謝」——有意識地放開那些曾經有效,但如今已成為前進阻礙的舊有模式。

在這裡,「臣服」並非消極的放棄或無奈的屈服。它是一種清醒的、充滿智慧的主動選擇。它意味著我們願意承認現實已經改變,並勇敢地鬆開緊握的雙手,為新的可能性騰出空間。

韌適力 中的「適應性」,其最大的障礙往往來自於組織對「過去成功模式」的無意識執著。覺知力,如同點亮暗室的燈火,是讓我們得以看見這些綑綁自身的慣性枷鎖,並從中獲得「放手」勇氣的唯一途徑。進化,始於有意識的放手。

為何「放下」如此困難?組織的「成功陷阱」與「免疫系統」

要學會放手,必先理解組織為何總是緊抓不放。這背後有兩個強大的慣性力場在運作。

  • ** 成功陷阱**
    過去的巨大成功,會為組織織就一張金色卻堅固的牢籠。成功的策略會被固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流程;創造成功的團隊會成為權力的核心;衡量成功的指標會變成唯一的價值觀。整個組織的身份認同,都與這個「成功模式」深度綁定。因此,任何試圖改變這個模式的提議,都會被潛意識地解讀為對組織根本身份的攻擊,引發劇烈的抗拒。

  • 組織的免疫系統
    健康的組織如同生物體,會發展出一套「免疫系統」來抵禦威脅。然而,當組織陷入成功陷阱時,這套免疫系統會開始敵我不分。它會將那些挑戰核心假設的新想法、新流程視為需要被消滅的「病毒」。組織中的守護者(通常是中階管理者)會啟動防禦機制,用熟悉的流程與藉口,來排斥或扼殺這些「異質思想」,即使它們才是組織保持長期健康的解藥。

看見模式,創造選擇

要破解上述的困境,唯有依賴 覺知 這劑解藥。它幫助組織從無意識的慣性防禦中清醒過來,透過「看見」,來創造出新的「選擇」空間。

  • 「反思」看見無形模式
    透過「規範體檢」等反思工具,團隊可以共同將那些「我們一直都是這樣做的」隱性規則與假設,攤在陽光下進行檢視。例如,共同討論:「『會議一定要有PPT』這個不成文的規定,在今天還適用嗎?它為我們帶來了什麼,又讓我們失去了什麼?」這個過程,讓無意識的慣性變得「可見、可討論」,是改變的第一步。

  • 「感受」聽見系統的警訊
    數據會說謊,但集體的感受是誠實的。當組織中瀰漫著普遍的疲憊、無力、或對工作的厭煩與犬儒主義時,這便是舊有模式已耗盡能量的強烈警訊。具備 覺知力 的領導者,會認真對待這些「情感數據」,將其視為比財務報表更緊急的變革訊號。

  • 「位置感」提供轉身空間
    當一個組織能夠透過誠實的對話,共同 覺知 到自身在生命週期中的真實位置時(例如:「我們必須承認,我們已經從高速的『成長期』,進入了需要深耕的『飽和期』」),這種對「位置」的清晰共識,就為「必須放棄成長期打法」的艱難轉型,提供了客觀的立足點與正當性,讓放手變得名正言順。

設計一場「模式告別」儀式

「放下」不僅僅是理智的決定,更是一個需要被溫柔承接的情感過程。為了處理轉型中必然伴隨的失落感,組織可以設計一場「模式告別」儀式。

這如同為一位功勳彪炳的老將舉辦一場光榮的退役典禮。在這個儀式中,團隊成員可以:

  1. 共同承認:清晰地指出我們決定要放下的那個舊模式或舊策略是什麼。
  2. 真誠感謝:讓成員分享這個舊模式在過去,曾如何幫助我們取得成功、度過難關。充分肯定它的歷史貢獻。
  3. 清晰告別:共同闡明,為何這個曾經的功臣,在今天的新戰場上,已不再服務於我們未來的使命。
  4. 迎接新生:一起展望並承諾,我們將要迎向什麼樣的新模式、新做法。

這個儀式,讓「告別」變得莊重而充滿敬意,有效地釋放了情感阻力,為新模式的誕生,騰出了寶貴的心理空間。

領導者的修練:從「成功模式的捍衛者」到「進化空間的創造者」

最終,組織能否學會「臣服」的智慧,取決於領導者的修練。傳統的領導者,往往是過去成功模式的「最大受益者」與「最強捍-衛者」,他們最難放下自己的成功經驗。

一個敏捷組織的領導者,需要展現 敢於自我革命 的勇氣。他們的修練,在於:

  • 率先示弱:成為第一個承認「我過去賴以成功的經驗,可能正在成為我們前進的阻礙」的人。
  • 守護異見:用自己的權力去保護那些挑戰主流模式的「異端」,為他們創造安全的實驗空間。
  • 保持耐心:在告別舊模式、迎接新模式的過渡期,領導者需要有能力承接系統中的混亂與不確定,給予團隊足夠的時間去探索與適應。

他們的職責,不再是捍衛過去的成功壁壘,而是透過深刻的 覺知力,為組織創造出一個允許質疑、允許告別、允許新生命湧現的、充滿可能性的進化空間。

總結

組織「適應性」中最深刻、也最困難的一環。真正的進化,深刻地源於「放下舊見」的勇氣與智慧,這甚至比學習新知更為關鍵。

組織為何會因「成功陷阱」與「免疫系統」而陷入慣性,難以改變。而破解之道,在於持續修練覺知力 — 運用「反思」看見無形模式,運用「感受」聽見系統警訊,並運用「位置感」找到轉身的勇氣。

最終,「臣服」被重新定義為一種充滿智慧的主動選擇。它不是失敗,而是清醒地承認現實已變,並透過「模式告別」等實踐,有意識地為新的可能性創造空間。這要求領導者從成功模式的捍衛者,轉變為進化空間的創造者,而這正是敏捷組織韌適力得以實現的內在根基。


附錄:引導一場「模式告別」儀式

目標: 感謝過去,萃取智慧,輕裝前行。

  1. 開場與 Check-in (10 分鐘)
  • 引導師開場 (2分鐘):簡要說明會議目的——「今天,我們一同感謝『[模式名稱]』過去的貢獻,從中萃取一份智慧,然後輕盈地邁向未來。」並建立「真誠分享、好奇傾聽」的安全原則。
  • Check-in (8分鐘):每人一句話回答:「提到即將告別的『[模式名稱]』,我此刻最主要的一個感受詞是?」
  1. 回顧:貢獻與局限 (20 分鐘)
  • 引導師引導:在白板上畫出兩欄:「(+) 過去的貢獻」與「(-) 現在的局限」。
  • 個人書寫 (5分鐘):請大家用便利貼,分別寫下這個模式的貢獻與局限。
  • 團體分享 (15分鐘):每人輪流分享最重要的 1-2 張便利貼,並貼到白板對應的欄位中。
  1. 結晶:帶走一句話 (15 分鐘)
  • 引導師提問:「看著白板上它的貢獻與局限,如果我們要從這段完整的經歷中,提煉出一句最重要的『智慧』或『原則』來指導我們的未來,那會是什麼?」
  • 團體討論:引導團隊共同討論,聚焦並共創出那一句最關鍵的、大家都有共鳴的「智慧原則」。
  1. 承諾與 Check-out (15 分鐘)
  • 共同承諾 (5分鐘):引導師帶領大家齊聲朗讀團隊共創的那句「智慧原則」,以此作為共同的承諾。
  • Check-out (10分鐘):每人一句話回答:「帶著這份新的智慧,我個人想帶走的一個最小行動或心態轉變是什麼?」

引導師結語:感謝大家的參與,儀式結束。


上一篇
Day 14. 敏捷組織的五項修練:從「我執行」到「我願意」- 有覺知力的行動
下一篇
Day 16. 敏捷組織的五項修練:非正式交流網絡—組織的水源地
系列文
敏捷組織的五項修練16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