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識地決定我們不做什麼?」
組織的進化與成長,如同所有生命系統一樣,是一個不斷新陳代謝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中,最關鍵也最困難的一環,便是「代謝」——有意識地放開那些曾經有效,但如今已成為前進阻礙的舊有模式。
在這裡,「臣服」並非消極的放棄或無奈的屈服。它是一種清醒的、充滿智慧的主動選擇。它意味著我們願意承認現實已經改變,並勇敢地鬆開緊握的雙手,為新的可能性騰出空間。
韌適力 中的「適應性」,其最大的障礙往往來自於組織對「過去成功模式」的無意識執著。覺知力,如同點亮暗室的燈火,是讓我們得以看見這些綑綁自身的慣性枷鎖,並從中獲得「放手」勇氣的唯一途徑。進化,始於有意識的放手。
要學會放手,必先理解組織為何總是緊抓不放。這背後有兩個強大的慣性力場在運作。
** 成功陷阱**
過去的巨大成功,會為組織織就一張金色卻堅固的牢籠。成功的策略會被固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流程;創造成功的團隊會成為權力的核心;衡量成功的指標會變成唯一的價值觀。整個組織的身份認同,都與這個「成功模式」深度綁定。因此,任何試圖改變這個模式的提議,都會被潛意識地解讀為對組織根本身份的攻擊,引發劇烈的抗拒。
組織的免疫系統
健康的組織如同生物體,會發展出一套「免疫系統」來抵禦威脅。然而,當組織陷入成功陷阱時,這套免疫系統會開始敵我不分。它會將那些挑戰核心假設的新想法、新流程視為需要被消滅的「病毒」。組織中的守護者(通常是中階管理者)會啟動防禦機制,用熟悉的流程與藉口,來排斥或扼殺這些「異質思想」,即使它們才是組織保持長期健康的解藥。
要破解上述的困境,唯有依賴 覺知 這劑解藥。它幫助組織從無意識的慣性防禦中清醒過來,透過「看見」,來創造出新的「選擇」空間。
「反思」看見無形模式
透過「規範體檢」等反思工具,團隊可以共同將那些「我們一直都是這樣做的」隱性規則與假設,攤在陽光下進行檢視。例如,共同討論:「『會議一定要有PPT』這個不成文的規定,在今天還適用嗎?它為我們帶來了什麼,又讓我們失去了什麼?」這個過程,讓無意識的慣性變得「可見、可討論」,是改變的第一步。
「感受」聽見系統的警訊
數據會說謊,但集體的感受是誠實的。當組織中瀰漫著普遍的疲憊、無力、或對工作的厭煩與犬儒主義時,這便是舊有模式已耗盡能量的強烈警訊。具備 覺知力 的領導者,會認真對待這些「情感數據」,將其視為比財務報表更緊急的變革訊號。
「位置感」提供轉身空間
當一個組織能夠透過誠實的對話,共同 覺知 到自身在生命週期中的真實位置時(例如:「我們必須承認,我們已經從高速的『成長期』,進入了需要深耕的『飽和期』」),這種對「位置」的清晰共識,就為「必須放棄成長期打法」的艱難轉型,提供了客觀的立足點與正當性,讓放手變得名正言順。
「放下」不僅僅是理智的決定,更是一個需要被溫柔承接的情感過程。為了處理轉型中必然伴隨的失落感,組織可以設計一場「模式告別」儀式。
這如同為一位功勳彪炳的老將舉辦一場光榮的退役典禮。在這個儀式中,團隊成員可以:
這個儀式,讓「告別」變得莊重而充滿敬意,有效地釋放了情感阻力,為新模式的誕生,騰出了寶貴的心理空間。
最終,組織能否學會「臣服」的智慧,取決於領導者的修練。傳統的領導者,往往是過去成功模式的「最大受益者」與「最強捍-衛者」,他們最難放下自己的成功經驗。
一個敏捷組織的領導者,需要展現 敢於自我革命 的勇氣。他們的修練,在於:
他們的職責,不再是捍衛過去的成功壁壘,而是透過深刻的 覺知力,為組織創造出一個允許質疑、允許告別、允許新生命湧現的、充滿可能性的進化空間。
組織「適應性」中最深刻、也最困難的一環。真正的進化,深刻地源於「放下舊見」的勇氣與智慧,這甚至比學習新知更為關鍵。
組織為何會因「成功陷阱」與「免疫系統」而陷入慣性,難以改變。而破解之道,在於持續修練覺知力 — 運用「反思」看見無形模式,運用「感受」聽見系統警訊,並運用「位置感」找到轉身的勇氣。
最終,「臣服」被重新定義為一種充滿智慧的主動選擇。它不是失敗,而是清醒地承認現實已變,並透過「模式告別」等實踐,有意識地為新的可能性創造空間。這要求領導者從成功模式的捍衛者,轉變為進化空間的創造者,而這正是敏捷組織韌適力得以實現的內在根基。
目標: 感謝過去,萃取智慧,輕裝前行。
引導師結語:感謝大家的參與,儀式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