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軟體從臺面下躍上臺面上,其背後的商機隱藏在哪裡?
從去年某品牌筆記型電腦推出加載自由軟體的的筆記型電腦後,引發了低價電腦的銷售長紅,在半年內即引起業界的風潮,各大廠商終於讓在私下運作的自由軟體加快開發速度推出加載自由軟體的電腦。
加載自由軟體的的電腦在數十年來一直是各大廠商想做卻不敢做的一門生意,除了受到使用者習慣的作業系統的牽制外,也受到晶片廠商的壓力和不可預測的市場接受度。而某品牌筆記型電腦在公布了這款低階、低價的筆記型電腦的銷售成績後,引起了全球的一股風潮,也讓許多人思考到我們真的需要功能強大的電腦?多數消費者不過是只要上網、收信、文書處理而已,而運作這些的應用程式其實不需要使用到超級電腦型的電腦,也可以花更少的預算取得一部新電腦。
市場被綁在某一特定的系統卻不得不使用的環境下,在自由軟體的介面越見完善下的接受度漸漸的高漲,而許多企業也在經濟環境不景氣下改用了自由軟體的辦公室軟體,因此業者判斷市場對自由軟體的接受度可能成熟,軟體開發廠商看上對於使用者端的接受高的情況下,開始加值自由軟體背後的整合系統,打算重新奪回失去了將近20年的市場,重新的取得分割市場的商機。
除此之外,也為低價、低功率的微處理找出了一條生路,也讓價格崩盤的記憶體或容量小的固態硬碟找到了一個可以發展的區域,這些可以擺脫30年來受到目前還是熱門研發的微處理器、GPU的廠商的不對等談判籌碼。
當然除了自由軟體加載在電腦之外,引起了新的戰場之外。還有另外一波尚在努力的附加在瀏覽器(網際網路)背後的辦公室軟體正在磨刀霍霍的企圖把安裝在電腦裡的辦公室軟體,從作業系統中趕出去。
每一個廠商都企圖從軟體或硬體中取得規劃主導權,循著過去微處理器、作業系統、GPU廠商的讓消費者形成使用習慣的成功模式下,再開創一次新市場商機。
自由軟體對付那些付費的軟體的打擊相當的大
這下圍阮可要傷腦筋了
但...差別就在於
程式的開發與修補會比較傷腦筋
最近玩一下Ubuntu的感覺
我光為了要打開網路芳鄰的分享,改半天,
我覺得微軟還是大有可為
呵呵~我想這市場也沒有永遠的輸家與贏家,只要抓住消費者就是對了消費者的味!
但是,現在對於軟體開發廠商而言,消費者若習慣了一個系統操作介面...那另一個競爭者也就挺傷腦筋了!
不過目前低價筆電還是都主打 XP & 非 SSD 的機種
可見市場的接受度還是不高(主要還是使用習慣與相容性的問題)
第一代的 Eee PC 可說是生命週期最短的產品
目前市場上根本找不到,而且衝動之下買的人大都會後悔
自由軟體的精神與意念是值得推崇的
他強調的是 讓軟體適得其所
讓用他的人愛用他 而不是藉由壟斷的方式
取得軟體生存的優勢
正如您所言,使用習慣與相容性的問題,這二大因素讓電腦商品有了極大的限制。
微軟公司從讓使用者習慣於他的圖形化介面與操作和思考邏輯,佔有了極大的市場,並且積極的不斷在培養程式人員(使用者與開發者二者並進的洗腦,而使用者藉由認證制度吸收程式開發人員),所以這二項的策略讓自由軟體辛苦的在極小的族群間流通,不過只要在消費者的操作端,做出符合現有習慣就可以取代一般電腦使用者的使用習慣(如上網、文書處理、Web-Mail)。
而相容性與規格的制訂,是有這些大廠們制訂規格來壟斷非他們所能控制的商品的開發。
但是自由軟體近十年來的精進,可接受的外接硬體與內部插件已經高於過去,只要商品廠商開發出驅動程式即可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