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小美在網上找了一天的資料後,右手腕不禁隱隱作痛。在瀏覽大量硬知識後,當晚頭昏腦脹便一覺到天亮,還好充分休息之後手腕也不痛了。但滿腦的硬知識仍感覺脹脹的,只好偷懶先去逛逛PTT八卦版。不過快要選舉了,又是一堆選舉操作的議題,小美心想真是浪費時間倒不如追追如懿傳。『不行!』這時內心一個警惕的聲音敲醒了她,不能就這樣偷懶下去,既然決定了就要堅持到底啊!
在熟悉了 Centralized Ledgers & Functions of Currency 後,小美感覺接下來的單元似乎是滿重要的一個核心主題:
共識是指多個個體對於某件事達成一致看法的過程,例如民主投票是一種決定公共事務的共識。而分散式共識系統就是為了解決中心化帳本系統的中央極權黑箱特性可能導致不公不義的問題,所產生的一套去中心化系統。如之前單元所述中心化帳本是由某一組織決定如何紀錄交易資料,而分散式共識系統則是由多個參與的個體來一起決定。
因此在去中心化的分散式共識系統下,共識演算法便是多個個體如何對於某件事達成一致看法的規則。如同比特幣發明人 中本聰所設計的共識演算法 POW (Proof Of Work),便是透過挖礦獎勵 (Mining)讓許多匿名的電腦節點參與交易資料的驗證與紀錄。在中本聰的設計中,若有人想要攻擊系統竄改交易資料,必須要投入所有參與電腦節點總算力的51%以上。也就是著名的51%攻擊,但隨著參與挖礦獎勵的節點數大量增加,導致駭客攻擊的成本持續增加且可獲得的利益不成正比下,仍是屬於非常安全有效的共識機制。
依據維基百科上的紀錄
2008年11月,一份署名中本聰的論文被發表在網路上,其標題為《比特幣:對等網路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
2009年1月,中本聰正式推出了第一個比特幣軟體,並對第一個比特幣「區塊」進行挖礦,獲得了世上第一批的50個比特幣。
2010年8月6日,比特幣協議被發現重大漏洞,交易在記錄之前並沒有經過完整認證,讓使用者可以繞過比特幣的經濟限制設定,並製造出無上限的比特幣。8月15日,這個漏洞被惡意利用;一筆轉帳交易過程中產生了1.84億比特幣,並分別轉送到比特幣網路上的兩個地址。在不到一小時內,這筆異常交易就被發現,並在漏洞修復後被從交易記錄上刪除,整個網路也更新為新版的比特幣協議。這是到目前為止,於比特幣歷史上唯一發現並被利用的重大安全漏洞。
2010年11月,比特幣總市值達到一百萬美元。2012年9月比特幣基金會成立,主要任務是推廣比特幣及維持比特幣社群運作。2013年3月,比特幣總市值達到十億美元。
在學習了比特幣的共識機制與歷史後,小美對於加密貨幣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誕生將近十年的比特幣及發明者中本聰的確是傳奇中的傳奇,難怪從早期的技術人員到經濟學家都如此著迷。
本文同時發佈於作者部落格:https://www.bdetw.com/distributed-consensus-and-history-of-bitcoin/
想找區塊鏈人才或想學習區塊鏈知識的夥伴。歡迎參加社群小聚,一起來輕鬆交流、互相學習成長、認識新朋友、發現新機會!
台北區塊鏈社群
https://bitlly.co/Q4dIK
BDE 區塊鏈學院 - 讓每個企業都懂區塊鏈。
https://bitlly.co/mbD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