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19 iT 邦幫忙鐵人賽

DAY 26
0
自我挑戰組

網路概論-30天學習日誌系列 第 26

[Day26] IEEE802.11協定規範前言

  • 分享至 

  • twitterImage
  •  

由電子電機工程協會IEEE於1990年11月招開802.11委員會,開始制定之無線區域網路標準。IEEE802.11訂定了開放式系統網路互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OSI)(由國際標準組織(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 ISO)所定義的網路互接模式,主要是讓一個電腦上執行的處理程序可以與另外一台電腦的處理程序互相通訊。)七層通訊架構中的 實體層(Physical Layer)資料連結層(Data Link Layer) 中的 媒介存取控制(Medium Address Control, MAC) 子層之規範。
1997年,IEEE802.11委員會發表了第一個版本,在這個版本中提供了三種實體層規格:紅外線技術、1~2Mbps的跳頻式展頻技術與2.4GHz ISM頻段的1~2Mbps直接序列展頻技術。起出的推行並不順暢。
1999年,802.11委員會推出兩個版本802.11a與802.11b,在802.11a中定義了一個5GHz ISM頻段上的資料傳輸速率可以高達54Mbps的實體層,在802.11b中則定義一個在2.4GHz ISM頻段上的傳輸速率可以達到11Mbps的實體層,並且可以直接相容於802.11直接序列展頻技術,與採用效率較好的 互補式編碼調變技術(Complementary Code Keying;CKK) 來突破10Mbps的資料傳輸速率。
在802.11b標準中還包含一個新的編碼技術選項PBCC^TM(Packet Binary Convolutional Coding)(主要功能是用來提供無線網路的訊號速率,可以將802.11b所支援的11Mbps提升至22Mbps,並保有與目前802.11b系統共存能力與操作的通信。),提供額外3分貝的編碼增益,因此讓訊號可以在5.5~11Mbps傳輸速率範圍內移動,提供更遠的連線距離。由於2.4GHz的ISM頻段為目前多數國家所通用,因此802.11b是最早被廣泛應用的。
由於802.11b屬於單載波系統架構,而802.11a則是採用多載波調變技術,稱為正交分頻多工技術(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再加上802.11是運行在5.2GHz ISM頻段上,因此無法與802.11b或是802.11無線區域網路進行相互通訊。
2000年,IEEE802.11委員會特別成立一個新的研究小組,來討論是否能擴展802.11b標準,使其可以支援20Mbps以上的資料傳輸速率。並在升格為正式任務小組之後負責制訂一套新的標準,使用2.4GHz ISM頻段,但必須提供更高的資料傳輸速率。


本日結論

學習重點:IEEE802.11協定規範。


來源:楊振和(2011)。《網路概論第二版》。松崗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上一篇
[Day25] 無線網路的架構
下一篇
[Day27] IEEE802.11服務架構-1
系列文
網路概論-30天學習日誌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