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我 2017 年上過的所有課中收穫最多的是哪一門,我一定毫無疑問的說是『ICA 的焦點討論法』(Focused Conversation Method)又稱為 ORID。只是我還是無法很順暢的操作『ORID』這工具,也感謝 ICA 引導師『曾世民』不厭其煩的給我很多 feedback。
我最深的體驗是『不要為了 ORID 而 ORID』,所謂的焦點討論法就是引導者必須要有明確的焦點,而且應該在焦點討論法進行前有所準備,是為流程進行設計及修改,不是針對結果進行設計。下面這張圖就是 ICA 課程中所提供的準備表。
接著試著列出想問的問題並確認是否跟『具體成果』相呼應,然後依『客觀性』、『反映性』、『詮釋性』、『決定性』進行調整。
ORID 也是一種『發散』再『收斂』的過程,一開始運用『客觀性』廣泛接收大家的客觀觀察與事實陳述,再透過『反映性』瞭解參與成員不同的感受。接者利用大家對事實、資訊的『詮釋性』來收斂聚焦,最後收集『決定性』建立起大家對具體成果的承諾。從練習的過程中,我們要重視三個 C ,分別是 Comfort(安全)、Context(脈絡)及 Content(內容)。先有建立溝通的安全環境,然後由引導者說明『此時』『此刻』『此地』的脈絡,也就是我們討論所想要達成的具體成果。最後才是內容的產出。有脈絡的界線下,討論才不會失焦,參與者也比較容易投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