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萬物形成的參與者,不只是近在眼前的事物,還包括遠在天邊和久遠以前的事物」--- 惠勒 in 2006
上一篇我們提到了雙縫實驗(double-slit experiment)還有波粒二象性,發現「粒子」同時具有波動性和粒子性,我們已知這些粒子包含有光子、原子、電子、分子等都是如此。而粒子會因為觀察者的觀察行為而失去粒子性,這在量子力學稱之為波函數塌縮,也就是粒子的波動性會因為觀察者的觀察行為導致波函數塌縮。
延遲選擇實驗(Wheeler's Delayed-Choice Experiment)
然後,科學家們繼續改進這個實驗,我們這次設置兩層(道)雙縫屏障,第一道夾縫在前,第二道夾縫在後,然後,讓粒子通過第一道夾縫再隨機通過第二道夾縫,最後在屏幕成像。而這次不一開始就進行觀察,而是在粒子用波的形式通過第一道夾縫後,在第二道夾縫再進行觀測,這時候奇怪的事情發生了,粒子不止用粒子形式通過第二道夾縫外,並且也用粒子形式通過第一道(前)夾縫,彷彿,改變歷史一樣。這顛覆了,我們對古典物理的理解與現象。
這給我們什麼結論呢?
好了,我花太多篇幅在這裏了(說好不科普)。
雙縫實驗與延遲選擇實驗告訴我們
好了,我們已經談了量子力學、粒子、波粒二象性,那麼,
「如果驅動我們所有基本生命作用的量子實體不可能彼此分離,那麼還有什麼事實事物是只靠自己存在的呢?」
我的觀點是
「沒有,因為我們與生俱來就具有彼此連結的天性,我們必須不斷的彼此連結,建立連結」
「宇宙,因著我們對世界的好奇,持續的觀察,宇宙才得以成形。當我們停止好奇、探索、觀察、關注或者意識,那麼宇宙就不復存在」
這對我、你、我們(團隊)又是什關係呢?
因為團隊與生俱來就具有彼此連結的天性,團隊必須不斷的彼此連結,建立連結;建立連結意味著溝通的品質,而建立高效團隊的關鍵正是---溝通,所以,重點不是溝通,而是建立連結,建立關係,也就是建立粒子與粒子間的鍵結。
此外,當團隊停止好奇、探索、觀察、關注、貫注意識在事物(我、你、我們(團隊)時,團隊就不復存在。
這是我的相信。
好了,下一篇我們再來談,疊加態(superposition st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