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進行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多因素的問題。例如:系統不穩定、使用者滿意度低、開發人員流動率高等等。
從一個現象或結果再深入細究,會發現現象的成因/問題可能不只一個。列出問題後,接下來的任務是:我們應該優先解決哪些問題?
在排序待解決問題的優先順序時,經常會被問到:為什麼這個問題優先?先解決這個問題,真的比較有感嗎?,面對種種質疑,你可能會亂了腳步。不過回到事件本身,擒賊先擒王,把最常發生、影響層面最大的因素找出來先解決掉就對了。
對於80/20法則,大部分人的印象仍停留在財富分配。事實上,如果你將問題的成因與發生次數列出來,會發現80%的問題,是源自20%的因素。掌握並解決20%的問題成因,就能解決掉80%的問題(通常解決前三大(多)的問題,事情就能有明顯的改善)。我們也可以用基於80/20法則的帕累托圖(有些人稱之為「柏拉圖」),來解釋自己看待問題解法的決策過程。
Pareto圖
又稱帕累托圖、柏拉圖,基於帕累托法則繪製而成,用於快速識別關鍵因素,及早掌握與排除問題。
帕累托法則(Pareto Principle)也稱為 80/20 法則,認為在因素眾多的情況下,只有大約20%的關鍵因素,即會導致約80%的結果。
帕累托圖由長條圖與折線圖組成。長條圖代表各因素導致的問題,分別出現的次數,由左到右、由高到低顯示;折線圖則為問題的累積次數。
(取自:https://www.isixsigma.com/dictionary/pareto/)
以上圖來看,這張柏拉圖是在探討員工離職的原因,而最大宗的原因即為「工作條件不佳」,佔了所有離職原因的58%;而第二第三多的因素分別為「缺乏晉升機會」與「薪資水準」,前三項原因即佔了整體離職因素的88%。因此,若針對前三項因素進行改善,例如:可針對工作設施、環境、制度、薪資進行檢視與改善,有較大的機會降低離職率。
使用柏拉圖可以增強聽者對結果的信任程度,因為要完成柏拉圖,報告者/專案管理者必須:
更進一步,報告者已針對主要因素,設想可能的解決方案,且評估過方案的可行性。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