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系列的一開始,有提到我們是如何衡量事情的重要性和急迫性,而我們衡量的標準都是蠻主觀的。
在另外一個層面上,我們對自己所花的時間和投入的地方,也很容易失焦,自己的認知和事實其實並不相符的。
每次加入一個團隊,我都會問團隊成員,通常做「這類型」的專案,所花費的時間大概多久?
有人會回答,大概一個月,有人會回答,大概一個禮拜,也有人回答更久,三個月到半年都有。
因為大部分工程師都只把自己的工作範圍看得很狹窄,所以他們的回答都是以自己的工作範圍來回答,專案上線後,才發現之後為了這個專案所花的維護成本,遠遠超過了開發成本,
如果還要在這個專案上繼續投入開發,那麼維護成本就會越來越高,而且這個專案的維護成本,也會影響到其他專案的開發進度,這種雪球效應,很容易讓團隊陷入無法自拔的困境。
有這樣的錯覺也有可能是因為,我們會認為這些「維護」是正常的,所以不會把這些時間算進去,但是這些「維護」其實是可以避免的,只是我們沒有把這些「維護」的時間算進去,所以才會有這樣的錯覺。
以下是以小團隊為單位,每次投入的開發和維護時間,可怕的是,通常開發團隊都是同一個的話,那麼維運和開發很常就會並行,甚至無法進入「正常開發」
FID希望解決問題,是在開發的前花更多時間去準備調研,在第一次執行,會花差不多的時間,之後每次執行,就會越來越快,而最後我們會累積技術成一個製作流程,透過流程解決後續進來的專案。
在開始之前,可以先從這些方面收集資訊,來計算基本成本,這些資訊必須包含:
在過去大約50名的members,長達數年累積下來的數據,我看到幾個驚人的數字(以下數字僅供參考,樣本有限,有部分紀錄是根據個人的管理紀錄和心得)
這只能解釋一件事,我們看到的是一群工作的人,但是他們的工作效率,其實只有 40% ~ 60%,並不是因為他們不努力,而是因為他們的工作環境,讓他們無法發揮 100% 的效率。
這不但累了工程師,也累了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