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時代,學會問好問題就可以是一個超能力。
我非常喜歡問問題,尤其是「為什麼」的問題。很多事情我都想知道為什麼會發生?為什麼會有現在的結果?如果找不到讓我信服的解釋,那麼這件事情對我來說就不成立。為了讓我身邊的世界感覺更「可信」,我習慣對一切事物提出疑問。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被一連串的問題轟炸。有時候,某些問題對他人而言可能過於突兀(「你怎麼會問這種問題?我怎麼可能會知道?」)。
我曾經有一任男友,被我的問題問到煩了,忍不住要我停止發問(結果我們後來就分手了)。多虧現在有了生成式 AI,它總是有無比的耐心,讓我隨時提問。就算問題再奇怪,它也會盡力回答,直到我滿意為止。
提問是我的興趣,但我也認為這是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都非常重要的技能。當今社會,周遭充斥著大量資訊,我們經常被動地接收訊息,或者為了快速處理而在腦中臆測,對接收到的資訊主動歸納出結論。然而,心理學研究指出,我們對於未知的事物,往往會產生悲觀的預期,也就是說,我們的猜測通常比實際情況更為負面。我們容易放大可能發生的壞結果,對未來的想像比現實更悲觀。
這種傾向會導致我們產生 「模糊焦慮」 ——對於尚未求證的未知事情,因為自己的臆測而感到焦慮。例如,假設你在路上看到坐在你旁邊的同事,但他沒有跟你打招呼。你可能會猜想:「是不是我做了什麼冒犯他的事情?」於是感到焦慮不安,懷疑自己哪裡做錯了。然而,這個想法僅僅是你的猜測,可能完全不符合事實。你因為不確定的事情產生了不必要的焦慮。
如果你養成提問的習慣,你就可以:
如果你沒有問問題的習慣,或者不知道如何提問,其實完全不需要擔心。因為 AI 在回答問題上有無比的耐心,當我們每天練習提問,我們腦中的提問神經元會越來越強壯,時間久了,你會發現自己也開始愛上問問題!
「在這個對話裡,我會對你進行各種不同的提問。針對每個問題的回答,請用 150 字以內的內容簡短回覆,讓我可以快速掌握重要資訊。如果我需要更多解釋,我會再告訴你。」
(設定 150 字的限制,是為了能夠快速與 AI 進行對話式交流,模擬日常與人交流的感覺,讓大腦在短時間內接收資訊並思考問題。)
請 AI 給予回饋: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提問技巧,可以請 AI 給你建議。例如:「針對這個提問,是否有其他方式可以讓我更準確地獲得必要資訊?請給我建議的提問方式。」
練習連續五個「為什麼 (開放式問題)」:每次針對 AI 的回覆,嘗試針對其中的關鍵字再提出下一個問題,讓自己在每個問題後至少連續問五個「為什麼」。這對於練習提問非常有效,你也會發現,將這個技巧用在與人交談時,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對方。
註解:
在提問的練習中,如果涉及文本分析、哲學討論等問題,我會使用 ChatGPT;但若是關係到時事、需要查證考究的問題,我則會使用搜尋功能較強的 Perplex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