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成功地為整個課程的終極專案-衍生性商品風險模擬器,擘畫了一份宏大的藍圖,但這份藍圖背後的金融邏輯,遠比之前的專案複雜。結構型商品的說明書,往往充滿了普通人(甚至 AI)難以理解的專業術語和條件規則。如果我們直接將這份複雜的需求丟給 Gemini,就好像要求一位音樂家在不理解樂理的情況下,直接演奏一首高難度的協奏曲,結果很可能會是一場災難。所以我們就要學習一個最高階的協作技巧:在指揮「作曲家」(Gemini) 動工前,我們先請「音樂學家」(NotebookLM) 來幫我們深度解析這份複雜的「樂譜」(產品說明書)。
這個「先分析、再開發」的流程,能為我們帶來三大好處:
現在,就讓我們實際演練,如何讓 NotebookLM 成為我們的技術顧問。
第一步:建立專案研究室
第二步:從「翻譯術語」到「提煉邏輯」
現在,我們要對這份複雜的說明書,進行兩個層次的提問,將它從一份法律文件,轉化為一份開發規格書。
結構型商品說明書中,最讓客戶困惑的就是各種專業術語。我們可以先請 NotebookLM 幫我們「翻譯」一下。
【Prompt 範例】
根據這份說明書,請用最簡單的比喻,向一個完全不懂的客戶解釋什麼是「參與率 (Participation Rate)」?
根據這份 ELN 說明書,請用條列式解釋,在什麼樣的條件下,會發生「提前出場」?在什麼條件下,客戶最終會拿到股票而不是現金?
在理解了術語之後,我們就要請 NotebookLM 幫我們整理出最重要的部分——損益的計算規則。這將是我們明天交給 Gemini 的核心指令。
【Prompt 範例】
請根據這份 PGN 說明書,用條列式,一步步總結出計算「最終損益」的完整規則。請包含所有條件判斷,例如:連結標的股價在什麼區間時,報酬會如何計算?請用「如果...那麼...」的句式來呈現。
我們今天從 NotebookLM 獲得的最終產出——那份完全白話文、條列式的產品運作邏輯——不僅加深了我們自己對產品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將成為我們明天與 Gemini 高效溝通的關鍵「開發說明書」,樂理已經讀懂,樂譜也已簡化。
也許你會有疑問,問什麼不直接在 Gemini 詢問,這樣不是也會回答嗎?最主要是因為「資料來源」的關係。Gemini 和 NotebookLM 一樣,也可以上傳檔案,但是 NotebookLM 相較於 Gemini 更會忠於文本資料回答,減少「胡亂演奏、自由心證」的情況發生,確保我們的答案都是從文件裡面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