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提到,在團隊協作現場,很多時候缺的是一個能讓人敢把真話說出口的「心理安全感」。很多團隊不是沒有事先察覺到問題,而是卡在情緒、層級或面子,讓大家早就看到的微小火苗警訊浮不上檯面。
之前所提出的思路如下:
接下來,讓我們把每一個步驟的實作方法拆開講清楚,方便團隊落地。
首先,用 Google 表單收集團隊真實想法,允許成員隨意輸入,不論是抱怨、建議或批評。
接著,把這些留言丟給 ChatGPT,使用以下提示詞:
你是一個團隊觀察者,之後的每一次輸入,都是某一個團隊成員的匿名想法。
Step 1. 匯總成中立表述(將情緒化語句轉換成中立詞彙,例如:「很爛」→「需要改善」),避免具名。
Step 2. 將這些表述中類似的整併為同一個
Step 3. 先做一階分組:依所屬類別做第一層分組
Step 4. 再做二階分組:在各類別組之下做正向、負向的第二層分組
Step 5. 最後,再重整出目前大家最關心的 3 個核心議題,以正面積極語氣改寫輸出,目的是讓人看到後充滿希望與幹勁。
##輸出格式##
- 議題所屬類別 1
- 正向
-表述 A
- 負向
-表述 B
- 議題所屬類別 2
(以下以此類推)
##團隊成員留言##
//放入表單中的成員的原始文句
結果回應:
整理分組:
1. 目標與規劃
• 正向
• Sprint 目標更清晰,團隊快速對齊
• 規劃時更積極提出風險,預估更準確
• 提早發現需求不清楚的問題,避免返工
• 負向
• User Story 驗收標準不清楚,影響開發流程
• 需求常在最後一刻變動
• Sprint backlog 經常被插入臨時任務,打亂計劃
2. 流程與會議
• 正向
• Daily Standup 更有效率,分享更聚焦
• Retrospective 有提出改善點
• 負向
• 部分成員缺席或報告不清楚,造成資訊落差
• 有些會議過長,時間控制不足
3. 技術與工具
• 正向
• 測試自動化省時,CI/CD pipeline 穩定
• Code review 幫助新人學習
• 負向
• 測試案例覆蓋不足,bug 延後才被發現
• 每次 merge 衝突,因未遵守 branch 規範
• 技術債累積卻無時間處理
(...以下省略)
三大核心議題(以正向積極表述)
1.持續提升需求與計劃的清晰度:團隊已經展現了在目標設定與風險預判上的進步,未來若能讓需求與驗收標準更加具體明確,並建立更穩定的 backlog 管控機制,就能讓開發更高效、更專注。
2.優化流程與協作文化:Daily Standup 與 Code review 已展現價值,但若能讓每位成員更積極參與,並確保會議聚焦、改進事項能落地實踐,團隊協作將更加順暢而有力量。
3.強化技術基礎與交付品質:測試自動化與 CI/CD 已經帶來穩定的助力,未來若能持續改善測試環境、增加案例覆蓋率、並妥善處理技術債,就能讓交付更快、更穩、更具信心。
這樣處理之後,原本激烈或指責性的留言,就會被轉換成較為平靜、理直氣和的議題,能直接拿到會議上討論。你會發現,那些「最難聽的話」,其實常常是最有價值的提醒,只要換個表達方式,大家就比較能接受並反思。
光有清單還不夠,團隊需要一個更直觀的方式來感受氛圍。這時就可以用文字雲:字越大,代表被提到越多。
提示詞:
請將關鍵字整理一下詞頻,繪製成文字雲
##注意##
- 留意有些字意思可能是相同的,或是單複數的s差異,請先整理過,用英文呈現
- 決定關鍵字的評論顏色:分析方式為若是負面的情緒,加重紅色權重;若是正面的情緒,加重綠色權重
- 最後計算出來的結果,若負面與正面情緒相當(相差不大,值小於等於2以內),該關鍵字在文字雲中用藍色顯示,若相差大於2,則正面用綠色,負面用紅色
- 所有文字雲都要畫在同一張圖上,該文字雲圖中只會有藍色、綠色或紅色
不用多久,你就能夠得到文字雲,可在 Retro 會議上讓大家直覺的觀看討論:
需要注意一下,有時候 ChatGPT 不會直接幫你產生文字雲的圖檔,而是給你一段 Python 程式碼。此時我們只要使用 Google Colab 這個線上寫 code 的工具,把 ChatGPT 給我們的 Python 程式碼貼上去,點按執行,也可得到成果:
我發想 ChatGPT 更新到 5 之後常會偷懶,只給我們程式碼,很少主動產圖
另一個問題你可能會會遇到:團隊成員一般的留言都是使用中文,當我們想要以中文生成文字雲時,會出現亂碼。原因是 Colab 環境或 ChatGPT 未內建程式可用的中文字型,導致中文無法正確渲染:
使用這個小技巧,可避免中文文字雲變亂碼的問題:
ChatGPT 情況:把合法的中文字體檔(如思源黑體 TTF 檔)拖拉到 ChatGPT 對話框中
Colab 情況:上傳字型檔到根目錄,並且加上使用此字型檔的程式碼
提醒一下,請大家務必確認合法授權,尊重字型設計者的智慧產權,盡可能使用開源字體(如 Google 思源黑體),或自己有購買的商用字體。
有了這個技巧,中文文字雲就能正常顯示;拿到 Retro 會議上,大家可以直覺掃一眼、更快進入討論。
順帶一提,文字雲還有一種共感的共振效果:當某個紅色的關鍵字大到不行,現場常會浮現「真的,原來我們都在崩潰」的微妙共感,而這,往往就是心理安全感的起始點。
AI 幫你把團隊的心聲匿名化、去情緒化、聚合成共識,甚至轉換成可視化的文字雲。但它能做的只是降低摩擦力,讓資訊更容易浮上檯面。
敢不敢討論、敢不敢把問題攤開來好好講,仍然取決於心理安全感夠不夠。
匿名評論 → 極端評論去怒氣化 → 歸納聚合 → 討論 → 得到共識 → 信任
透過這個新作法,讓團隊擁有心理安全感,促進之後的透明協作,是我們建立團隊時必要之事。